合同诈骗是指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伪据等手段,使他人签订或变更合同,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行为。合同诈骗是一种犯罪行为,在我国刑法中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以下是合同诈骗报案的法律依据:
一、刑法相关规定
1. 妨害公务罪:根据刑法第277条规定,虚构事实,使报案人或控告人陷于刑事追究,危害公共安全或公共秩序的行为,构成妨害公务罪,依法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2. 诈骗罪:根据刑法第266条规定,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依法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3. 抢劫罪:根据刑法第263条规定,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抢劫罪,依法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二、合同法相关规定
1. 欺诈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2条规定,当事人以欺诈手段订立合同的,受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合同,可以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2. 无效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2条第2款规定,对于以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的合同,受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认定其无效。
3. 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94条规定,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或者不履行合同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赔偿对方的损失。
三、证据法相关规定
1. 伪据罪:根据刑法第287条规定,伪造、毁灭证据,妨害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证人作伪证的行为,构成伪据罪,依法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2. 隐瞒证据罪:根据刑法第282条规定,故意隐瞒犯罪证据,导致不实判决、不公正判决的行为,构成隐瞒证据罪,依法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以上是合同诈骗报案的法律依据,当受害人遭受合同诈骗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法律规定进行报案,并寻求法律保护。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