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判刑后是否还需还钱,取决于以下法律要点:
1. 民事责任不因刑事责除
根据《刑法》第六十四条和《民法典》相关规定,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是并行的。判刑是对其违法行为的惩处,而退赔被害人损失是法定义务。即使服刑期满,仍需承担返还赃款、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
2. 法院判决的退赔与追缴
刑事判决中通常会明确责令被告人退赔被害人损失或追缴违法所得。若未足额退赔,被害人可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九条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或另行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
3. 执行程序与财产查控
判决生效后,法院执行局会依法查封、扣押、冻结被告人财产。若财产不足,后续发现可供执行财产时(如出狱后取得收入),被害人可申请恢复执行。故意转移财产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罪。
4. 被害人救济途径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一审判决前可提起,无需预缴诉讼费;
- 另行民事诉讼:需注意3年诉讼时效(自知道权利受损起算);
- 申请司法救助:符合条件时,可向法院申请临时救济。
5. 特殊情况处理
- 共同犯罪:各被告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 单位犯罪:单位财产不足时,可追究直接责任人员补充责任;
- 第三人善意取得:若赃款已由第三人合法取得,被害人可能无法追回原物,但可要求被告人折价赔偿。
6. 被执行人权利限制
未履行赔偿义务的被执行人可能被列入失信名单,面临高消费限制、信贷准入禁止等惩戒措施。
法律依据包括《刑法》第六十四条、《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九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七十五条等。实务中,被害人需主动主张权利,配合司法机关提供财产线索。刑事案件终结后,民事执行程序仍可能长期存在。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