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理合同是债权人(通常为供应商)将其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以获取融资的法律文件,签订时需特别注意以下关键点,以规避风险并确保权益:
1. 应收账款真实性审查
债权人需确保转让的应收账款真实、合法、有效,无虚假交易或争议。保理商通常会核查基础交易合同、发票、送货单等文件,若存在瑕疵可能导致融资被拒或追索。建议提前整理完备的交易记录,避免因单据不全引发纠纷。
2. 合同条款明晰化
- 追索权条款:明确保理类型(有追索权或无追索权)。有追索权保理下,若买方违约,保理商可向债权人追偿;无追索权则风险由保理商承担,但融资成本更高。
- 融资比例与费用:通常融资额为应收账款的70%-90%,需明确利率、管理费、逾期罚息等计算方式,避免隐性成本。
- 付款方式与期限:约定保理商放款时间、买方付款路径(是否直接付至保理商账户)及账期调整条款。
3. 买方信用风险分担
若为无追索权保理,保理商将评估买方资信。债权人需如实提供买方经营状况,若隐瞒其财务恶化情形,可能被认定为欺诈。部分合同会约定“买方信用风险事件”的触发条件(如破产、拖欠),需明确后续处理流程。
4. 通知与确权程序
根据《民法典》第546条,债权转让需通知债务人(买方)方能对其生效。保理合同中应约定通知方式(如书面函件、公告),并保留送达证据。部分保理商会要求买方签署《应收账款转让确认书》,以降低争议风险。
5. 反转让条款
若应收账款因纠纷无法收回,保理商可能将债权反转让给债权人。需明确反转让的条件(如买方拒付超30天)、程序及债权人后续义务(如回购价款计算)。
6. 隐蔽型保理的特殊风险
若采用隐蔽型保理(不通知买方),保理商通常保留较高考量权,可能在买方付款违约时拒绝融资。债权人需评估保理商资信,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被动。
7. 权利冲突与优先性
- 多重融资风险:同一笔应收账款不得重复转让或质押,否则可能导致保理商权利无效。
- 抵销权对抗:若买方对原债权人存在抗辩(如货物质量问题),可向保理商主张抵销。需在基础合同中限制买方的抵销权条款。
8. 跨境保理的合规要点
涉及国际保理时,需关注适用法律(如FCI规则)、汇率风险、外汇管制及代扣税义务。部分国家要求保理登记(如美国UCC备案),未登记可能丧失优先权。
9. 数据与保密义务
保理商可能要求接入债权人ERP系统监控应收账款,需明确数据使用范围及保密责任,防止商业信息泄露。
10. 争议解决机制
约定诉讼或仲裁管辖地,建议选择债权人所在地或中立方。可设置协商期,避免直接进入司法程序增加成本。
实务中,债权人应委托专业律师审核合同,尤其关注保理商的格式条款。同时,定期与保理商对账,确保账户余额准确,留存所有沟通记录以备争议时举证。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