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合同纠纷可通过以下途径处理,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方式:
1. 协商解决:首先建议与房东或租客直接协商,明确合同条款分歧,尝试达成和解。协商是最快捷、成本最低的方式,双方可签订补充协议或备忘录。
2. 人民调解委员会:协商无果可向当地街道、居委会或乡镇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具有法律效力,若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需经司法确认)。
3. 住房租赁管理部门:
- 城市地区可联系当地住建局(房屋管理局)或租赁管理办公室,部分城市设有专门的租赁服务平台(如北京住房租赁服务平台、深圳住建局租赁中心)。
- 农村地区可向乡镇政府或农经站反映。
4.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市场监督管理局):若出租方为企业(如长租公寓公司),涉及虚假宣传、霸王条款等,可拨打12315投诉。
5. 公安机关:仅在纠纷伴随暴力威胁、非法侵入或扣留财物等治安违法行为时报警(如房东强行换锁、驱赶租客)。
6. 法院诉讼:争议金额较大或调解无效时,可向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起诉。需准备合同、支付凭证、沟通记录等证据。小额诉讼(标的额低于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均工资50%)可适用简易程序。
扩展知识:
证据采集:保存租金转账记录、房屋现状照片、微信/短信记录、物业或邻居证言等。
法律依据:主要适用《民法典》合同编及租赁合同章节(第703-734条),各地可能有地方性法规(如《北京市住房租赁条例》)。
风险提示:
- 二房东转租需取得原房东书面同意,否则合同可能无效;
- 押金问题需明确退还条件,法律规定不得超标(通常≤2个月租金);
- 疫情期间部分地方出台租金减免政策,可查询当地临时性规定。
若涉及涉外租赁或商业地产,建议咨询专业律师。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