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合同是指因为合同订立时存在某些违法、无效的原因而导致的合同效力不完整,无法产生法律效力的合同。无效合同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一旦发现,当事人可以选择解除或撤销合同。接下来将就无效合同的解除和撤销进行详细解释。
一、无效合同的解除
1. 解除的根据:
在订立无效合同时,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可以根据法律规定的原因提出解除合同的请求。例如,当事人在合同订立时存在欺诈、胁迫等违法行为,造成合同成立的过程存在瑕疵,则受害方可以要求解除合同。
2. 解除的方式:
当事人可以通过书面通知或口头通知等方式提出解除合同的请求,通知解除合同的事实和依据。一旦对方接受解除申请,合同即告解除。
3. 解除的后果:
解除合同后,双方当事人应该依照合同约定或者法律规定进行权利义务的处理。对于已经履行的部分合同,有关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按照法律规定返还对方已经履行的合同的价款、标的物等。
二、无效合同的撤销
1. 撤销的条件:
在某些情况下,因为合同订立时一方当事人主观能力缺失,或者被依法宣告无民事行为能力等情况下,可以请求撤销合同。另外,在合同订立时,因为一方当事人主观意志受到重大误导、胁迫等原因导致合同订立出现瑕疵的情况下,也可以请求撤销合同。
2. 撤销的申请:
当事人可以向有关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请求撤销合同。在审理该申请时,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会审查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来确认撤销合同的条件是否满足。
3. 撤销的效力:
一旦合同被撤销,合同效力即被认定为不存在。有关当事人应当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资产的返还和权益的恢复,使得原合同相关的权益得以恢复到撤销前的状态。
综上所述,无效合同可以根据法律规定选择解除或撤销。解除是指在合同订立时存在瑕疵导致的合同效力不完整,当事人主动结束合同关系;而撤销是指因为合同订立时一方当事人主观能力不足、受到误导等原因导致的合同效力不存在,需要通过法律程序加以确认。在实际操作中,当事人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解除或撤销无效合同,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