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违法或无效合同条款,以及相关法律分析,供参考:
1. 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条款
- 示例:约定免除一方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的责任(如人身伤害)、约定非法交易(如买卖)、规避税费等。
- 法律依据:根据《民法典》第153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2. 排除劳动者基本权利的条款
- 示例:劳动合同中规定“自愿放弃社保”“工伤自负”或“加班无报酬”。
-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26条明确排除劳动者权利的条款无效;社保缴纳是法定义务,单位不得通过约定免除。
3. 格式条款显失公平
- 示例:商家在消费合同中单方规定“概不退换”“最终解释权归本公司所有”,且未合理提示消费者注意。
-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496-498条,格式条款提供方需履行说明义务,免除自身责任、加重对方责任的条款可能无效。
4. 侵犯个人隐私或人格权
- 示例:要求员工同意“公司可随时监控私人社交账号”或“接受不合理人身搜查”。
-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1033条,收集处理个人信息需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侵犯隐私的条款无效。
5. 违约金过高或惩罚性条款
- 示例:约定违约金超过实际损失的30%(如借贷合同中的高额滞纳金)。
-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585条,违约金需以实际损失为基础,法院可调整过分高于损失的部分。
6. 限制婚姻自由或职业自由的条款
- 示例:劳动合同规定“女员工任职期间不得结婚生育”或“离职后终身不得从事同行业”。
- 法律依据:限制婚姻自由违反《宪法》;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2年,且需支付经济补偿(《劳动合同法》第24条)。
7. 强制放弃诉讼权利的条款
- 示例:约定“发生争议只能协商,不得起诉或仲裁”。
- 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规定诉权不可剥夺,此类条款无效。
8. 模糊或无限扩大责任的条款
- 示例:条款表述为“甲方有权随时终止合同而无须说明理由”或“乙方需承担一切可能的风险”。
- 法律依据:《民法典》要求权利义务对等,模糊条款可能因显失公平被撤销。
9. 违法转嫁债务或责任
- 示例:建设工程合同中,总包方要求分包方“承担所有工程质量连带责任”。
- 法律依据:根据《建筑法》,总包与分包单位依法承担各自责任,转嫁条款无效。
扩展知识
合同审查要点:需关注条款是否违反法律、公序良俗;双方权利义务是否对等;是否具备《民法典》要求的合同必备条款(如标的、数量、质量等)。
救济途径:若遇违法条款,可向法院或仲裁机构主张无效,或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如消费合同纠纷)。
特殊领域合规要求:金融、医疗、数据服务等行业合同还需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特别规定。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