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共同财产一直是离婚诉讼中的一大焦点。对于离婚后共同财产的分配,我国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一般来说,分配原则为公平合理,具体根据离婚当事人的情况确定分配比例。以下就从离婚诉讼的角度出发,探讨离婚后共同财产如何分配。
首先,离婚当事人的财产性质一定要非常清楚。财产性质分为个人性质财产和夫妻共同财产两类,个人性质财产就是离婚双方在结婚前所拥有或者婚姻期间单独获得的财产,如个人工资、遗产等;夫妻共同财产就是离婚双方婚姻期间共同获得的财产,包括共同购置的房产、股票、理财产品等。对于个人性质财产,双方各自保留,不作为分配的对象;而夫妻共同财产需要在离婚过程中进行分配。
其次,离婚后共同财产的分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配时,要考虑双方贡献、财务状况、未来生活等多方面因素,旨在达到公平合理的效果。以下是部分情况下可能采用的分式:
1、合理分割。离婚双方将财产按照同等比例或者能够达到公平合理的比例进行分配。
2、以一方不分割或者给予抚养权为代价分配。在双方财产占比不一致的情况下,较大一方可能会被要求不分割某项财产,或者给出抚养权等条件。
3、以金钱作为分割手段。离婚双方可以通过协商给予金钱后,将某项财产分配给对方或者以更多金钱的形式让对方做出某项让步,以达到公平合理的分式。
4、共有权分割。离婚双方在合同上确认,对某些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共有权分割,双方各持一部分共有权,这样在分配时可避免双方都对同一项资产争执不已甚至产生二次诉讼。
5、委托中介评估。离婚双方可以选择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财产进行评估,并以评估结果作为分配依据,以保证分配的公平合理。
最后,离婚双方如无法协商分配,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进行最终的判决。在离婚诉讼中,常会有资产保全、冻结等措施,目的是为了保护夫妻共同财产的安全。离婚后共同财产的分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重点在于实现公平合理,避免冲突和诉讼产生。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