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陆,婚前财产协议可以依据《民法典》第1065条进行约定,确保双方财产归属明晰。以下是具体操作要点及相关扩展知识:
1. 书面形式要求
婚前协议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双方签字确认。若涉及房产、股权等需要登记的财产,建议公证或办理产权变更登记。未采用书面形式的口头约定可能被法院认定为无效。
2. 财产范围界定
需明确列举婚前财产(如房产、存款、股票、车辆、珠宝等),建议附详细清单并注明权属证明文件编号。例如:"甲方名下位于XX市XX区XX路的房产(房产证号:XXXXXX)归甲方单独所有"。
3. 债务隔离条款
除财产归属外,应约定婚前债务承担方式。例如:"各方婚前的个人债务由债务方独自承担,债权人不得向另一方主张权利"。注意此类约定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
4. 财产增值处理
需明确婚前财产婚后收益的归属。根据《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一)》第26条,自然增值(如房价上涨)仍属个人财产,但主动增值(如装修、经营)可能被认定为共同财产。建议约定:"婚前财产的天然孳息与法定孳息仍归原所有人"。
5. 违约责任设定
可约定违约金条款,如一方擅自处置对方婚前财产,需按评估价的XX%赔偿。但需注意违约金不得超过实际损失的30%(参照《民法典》第585条)。
6. 特殊情况补充条款
彩礼/嫁妆:明确是否附返还条件
继承/受赠财产:约定未来可能获得的财产归属
保险受益人:可指定为父母等第三人
7. 法律效力限制
以下约定无效:
限制婚姻自由(如"若离婚则净身出户")
免除抚养/赡养义务
涉及身份关系的约定(如"忠诚条款")
注意事项:
(1)建议在结婚登记前3个月签订,避免被认定为胁迫;
(2)涉及境外财产需同时符合财产所在地法律;
(3)每2-3年应复核协议,重大财产变动时及时补充约定;
(4)可配套设立遗嘱、家族信托等工具加强保障。
专业建议:
最好委托专业婚姻家事律师起草,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公证。北京市朝阳区法院2021年数据显示,经公证的婚前协议司法采信率达92%,而自行拟定的协议因条款瑕疵被部分否定的占比37%。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