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意外遗嘱的撰写需要严格遵循法律规范,确保遗嘱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以下是关键要点和注意事项:
1. 法律形式合规
- 书面形式:遗嘱需以书面形式呈现(中国《民法典》第1134条),手写或打印均可,但需清晰完整。自书遗嘱应全文亲笔书写并签名注日期;代书遗嘱需两名以上见证人签名。
- 录音录像遗嘱:采用录音或视频形式时,需两名以上见证人在场,并录制其姓名、肖像及日期。
2. 明确遗产分配
- 列明全部财产(房产、存款、股权等)及对应继承人,避免使用模糊表述(如“部分财产归长子”)。涉及不动产需注明产权证号。
- 可指定“替补受益人”以防继承人先于遗嘱人死亡。
3. 见证人选择
- 见证人需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且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无利害关系(《民法典》第1140条)。近亲属或潜在受益人不得担任。
4. 精神状况证明
- 高龄或健康状况不佳的立遗嘱人,建议提前取得医疗机构的精神状态评估报告,或全程录像记录其清醒立遗嘱的过程。
5. 保密与保管
- 遗嘱完成后可密封交由公证处或专业律师保管,避免篡改风险。若自行保管,应告知可信第三方存放位置。
6. 排除无效情形
- 避免受胁迫或欺诈,遗嘱内容不得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如未保留缺乏劳动能力继承人的必要份额)。
7. 更新机制
- 财产或家庭关系变动时需及时更新遗嘱,旧遗嘱应销毁或注明作废,防止多份遗嘱冲突。
扩展知识:
公证遗嘱效力:虽《民法典》取消公证遗嘱优先性,但公证程序仍能大幅降低被质疑风险。
跨境资产:涉及境外财产需符合财产所在地法律,可能需单独订立遗嘱。
数字遗产:网络账户、虚拟货币等新型财产可通过遗嘱明确处理方式,但需符合平台规则。
遗嘱撰写后建议咨询专业律师或公证机构复核,确保无法律瑕疵。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