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疗养期是指劳动者因工作受伤或患职业病而需要治疗和康复的阶段,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工伤病期期间的工资待遇发放具体如下:
一、工伤病期工资的发放标准:
1. 工伤病期工资标准是在工资支付期间,用工伤病人所在单位在发生工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为基数,按照下列标准确定的:
a. 未成年工伤病人本单位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总额的百分之60。
b. 成年工伤病人本单位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总额的百分之60至百分之100之间,由用人单位按照工伤病人的工资标准确定。
2. 工伤病期工资的支付期限: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期间的工资待遇支付期限为12个月,但如果伤情鉴定或者康复治疗情况需要延长,可适当延长支付期限。
二、工伤病期工资的发放主体:
1. 企业单位的工资待遇发放:
企业在劳动者工伤病期内应当按照法定标准和支付期限为工伤病人支付工资待遇。企业单位应当将工伤病人的工资待遇以工资形式支付给工伤病人或者其指定的亲友。
2. 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工资待遇发放:
对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工伤病人,其工资待遇一般由所在单位出具有关工资证明,并按照相关政策和规定予以发放。
三、工伤病期工资的支付方式:
工伤病期工资的支付方式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规定,一般包括现金支付、银行转账等方式。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工伤病人及时领取工资待遇。
总之,在工伤病期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为工伤病人支付工资待遇,确保工伤病人在治疗和康复阶段获得应有的经济支持。同时,工伤病人是否按时领取工资待遇,用人单位也应积极配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确保工伤病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