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单位涉嫌犯罪时,法院所要考虑的并不是单位自身是否有罪责,而是该单位的管理人员是否存在过失,如果管理人员存在过失,日常管理不严,监管不到位等情况导致该单位的员工犯罪行为,那么该单位就会被判定为“连带责任”,承担行政或刑事责任。
具体来说,一般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负责人是否存在过失
法定代表人通常是负责管理单位的最高级别人员,而主要负责人则是指任职于该单位的经营管理人员,他们不仅要对该单位的日常运营负责,还要对内部管理和监管进行严密的把控。如果这些人员存在过失,未对该单位的员工犯罪行为进行妥善管理和监管,导致犯罪行为发生,那么单位就会被认定为“连带责任”,承担相应的行政或刑事责任。
2.单位是否有过失
过失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单位在管理和监管方面存在缺陷,未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员工犯罪行为发生;另一种是单位内部制度不健全,监管措施不严格,对员工进行合规培训不到位等,这都会给员工犯罪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如果单位存在过失,导致员工犯罪行为发生,那么该单位就会被认定为“连带责任”,承担相应的行政或刑事责任。
3.单位是否存在违法犯罪证据
法院在判定一个单位是否有罪的时候,必须要查明该单位是否有违法犯罪证据,比如是否有员工的实名证明,是否有被害人的证言等等。只有在集齐了足够的证据之后,法院才会认定该单位有罪,给予相应的处罚。如果单位不存在违法犯罪证据,那么该单位就会被认定为没有犯罪,不需要承担任何的行政或刑事责任。
总之,在判定一个单位是否有罪的时候,法院会从单位管理人员的过失,单位是否存在违法犯罪证据,以及单位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只有在综合考虑之后,并认定该单位存在过失,才会给予相应的处罚。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