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行为可能会触犯刑法,构成刑事犯罪:
1. 故意(刑法第232条):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事先预谋、报复、均可能构成故意罪。
- 加重情节:杀害特定对象(如未成年人、孕妇)、手段特别残忍、杀害多人等,可能判处死刑。
- 注意:正当致人死亡不构成本罪,但过当可能需承担刑事责任。
2. 抢劫(刑法第263条):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当场强行夺取公私财物。
- 加重情节:入户抢劫、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抢劫致人重伤或死亡等,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至死刑。
- 与抢夺罪区别:抢劫要求足以压制被害人反抗的暴力程度,抢夺则是趁人不备夺取财物。
3. 贪污受贿(刑法第382、385条):
- 贪污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侵吞、窃取、骗取公共财物。
- 受贿罪:利用职权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
- 数额较大(3万元以上)即构成犯罪,情节特别严重可判无期徒刑或死刑。
4. 犯罪(刑法第347-357条):包括、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如50克以上可判死刑),以及容留他人吸毒等。
- 特别提示:即使未获利,帮助他人代购也可能构成贩卖罪共犯。
5. (刑法第236条):违背妇女意志强行发生性关系,或与不满14周岁发生性关系(无论是否同意均构成罪)。
- 加重情节:致重伤/死亡、、公共场合等,可判十年以上至死刑。
6. 诈骗(刑法第266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财物。
- 新型诈骗:电信网络诈骗、集资诈骗(如P2P暴雷)、医保诈骗等,数额较大(3000元以上)即可立案。
7. 危害公共安全罪:
- 放火、爆炸、投毒(刑法第114-115条):危害不特定多数人安全,未遂也构成犯罪。
- 危险驾驶(刑法第133条):醉酒驾车(血液酒精含量≥80mg/100ml)、飙车情节恶劣,可处拘役并处罚金。
8.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法第253条之一):非法获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如超过5000条或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可能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9. 妨碍司法公正:
- 伪证罪(刑法第305条):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故意作虚明。
- 窝藏、包庇罪(刑法第310条):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或帮助逃匿。
10.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刑法第140条):掺杂掺假或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额5万元以上即构成犯罪。
- 洗钱罪(刑法第191条):为、黑社会等犯罪所得提供资金账户或协助转移资金。
其他注意事项:
单位可构成犯罪主体(如单位行贿罪)。
部分犯罪要求特殊主体(如贪污罪需国家工作人员)。
未遂犯可减轻处罚,但预备犯一般仅对重罪追责(如故意、抢劫)。
刑事责任年龄:
已满16周岁需完全负刑事责任。
已满14不满16周岁仅对故意、、抢劫等八类重罪担责。
追诉时效:
法定最高刑为无期、死刑的,经最高检核准可无限期追诉;其他犯罪根据刑期长短设定5-20年追诉期。
刑法不仅惩罚犯罪行为,也通过量刑规范化实现罪责刑相适应。具体案件需结合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悔罪表现等综合判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