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渎职罪是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机关和其他依法履行环境保护职责的单位和人员在履行职责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致使环境质量恶化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立案标准主要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的,以下是环保渎职罪立案标准的主要内容:
1. 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是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机关和其他依法履行环境保护职责的单位和人员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违背法律规定,滥用职权或者利用职权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玩忽职守是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机关和其他依法履行环境保护职责的单位和人员在履行职责中,出现敷衍塞责、消极怠工、懒政腐化等行为;徇私舞弊是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机关和其他依法履行环境保护职责的单位和人员在履行职责中,为个人私利或者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违法违纪的行为。
2. 环境质量恶化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环境质量恶化是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机关和其他依法履行环境保护职责的单位和人员在履行职责中,导致环境质量明显下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的行为;造成其他严重后果是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机关和其他依法履行环境保护职责的单位和人员在履行职责中,导致严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等后果的行为。
3. 其他相关标准:除了以上主要标准外,还应考虑具体案件的情节、社会影响等因素。比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机关和其他依法履行环境保护职责的单位和人员在履行职责中,如果违法违规行为导致严重事故、群体性事件等后果,也应当作为立案标准的重要考量因素。
在具体立案过程中,需结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案件的具体情况和证据,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和判断。同时,还需要保证立案的公正性、严肃性,确保对环保渎职罪行为的打击和惩治力度。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