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是我国专门规定专利制度的法律,它第一次实施于1985年,此后多次修订。目前最新的修订版本是2019年10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届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订案。
多年来,我国专利法修订不断,主要目的是跟随国际专利制度发展的步伐,提高专利制度的适应性、有效性和更好地服务于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以下我将从两个方面分别介绍我国专利法修订的重要内容以及重要修订背景。
一、重要内容:
1. 对专利申请人以及权利人的保护:修订后的专利法规定专利法实施日期前已向他人提供专利许可、尚未在中国境内公开公示的专利申请和专利权,自公布后3年内,不得宣布无效。这一措施保证了专利申请人和权利人在专利公布后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专利授权、等合法行为。
2. 对专利权的保护:修订后的专利法增加实质审查制度,对专利申请人提交的专利文件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查,确保专利权的质量。另外,新增了专利权宣告无效的程序,解决了原有依赖侵权行为审判结果才能得到宣告无效的问题。
3. 对发明专利的优化:修改专利法对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查标准,增加了对发明的创造性审查,使得发明专利更具有技术创新性。此外,专利审查员还将推行专业分工,由具备相关领域专业技术知识的审查员审查专利申请。
二、修订背景:
1. 社会发展需求:我国正不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知识产权保护是支撑科技创新、鼓励创业的关键。因此,需要不断完善专利法制度,以保护创新成果。
2. 国际专利制度发展:随着国际贸易合作的深入和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加强,我国专利法必须与国际接轨,以便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格局。
3. 经济转型需求:由制造业导向转向创新驱动,我国需要更加完善的专利制度来支撑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4. 法律体系完善:随着《专利法》的多次修订,我国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专利法的修订也成为维护创新正当权益的重要法律保障。
我国《专利法》的修订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国际形势以及经济转型的需要,既保障了发明者的合法权益,也促进了创新驱动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未来,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推进,我国《专利法》也将继续修订,以应对新的挑战,更好地推动创新及知识产权保护。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