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法小站,专注于普法百科知识解答!
当前位置:爱法小站 >> 知识产权法 >> 商标法 >> 百科详情

商标注册全面保护期限是多少

2024-06-23 知识产权法 责编:爱法小站 5010浏览

商标注册全面保护期限为10年。具体如下:

商标注册全面保护期限是多少

商标注册保护期限是由商标法规定的。根据商标法第三十七条,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注册商标有效期满后,注册人可以申请续展注册。每次续展注册的有效期为10年。

商标注册保护期限的规定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初次注册保护期为10年。从商标注册之日起算,注册人获得注册商标的专有使用权,有效期为10年。

2. 可以无限次续展注册。在注册商标有效期满前,注册人可申请续展注册,每次续展有效期也为10年。只要不断续展,商标就可以一直保护下去。

3. 续展注册手续比较简单。续展注册只需缴纳续展费用,不需要重复提交注册申请资料。

4. 续展注册需在有效期满前6个月内办理。如果超过6个月未续展,将视为注册期满,该商标将被注销。

综上所述,注册商标的全面保护期限是10年,并且可以无限次续展,只要不断续展就可一直获得商标保护。这种制度充分保护了商标权人的合法权益。

文章标签:商标
本站申明:爱法小站为普法类百科展示网站,网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若有误或侵权请联系本站!
为您推荐
  • 国际商标注册证书格式包括:证书编号、商标注册号、商标名称、商标注册类别、商标注册国家/地区列表、商标注册人名称及地址、商标图样及颜色、注册日期、有效期至、商标状态等基础信息。此外,还包括商标注册保护范围
    2025-04-13 注册证书 4699浏览
  • 商标法常用规定主要包括:商标注册原则、商标权的取得与保护、商标使用与转让的规定、商标侵权行为的认定与处罚、商标争议的处理等。这些规定旨在保护商标专用权,促进商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升,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确
    2025-04-13 商标法 4167浏览
  • 商标注册成功后,其保护期是有限制的。一般来说,商标保护期限为十年,从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在这十年期间,商标受到法律保护,任何未经授权的第三方不得使用或侵犯商标权益。十年后,商标所有者可以选择续展,延长
    2025-04-12 商标 4890浏览
  • 商标注销后一般不再享有保护期。商标一旦注销或被取消注册,其专用权随即消失,不再受到法律保护。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该商标,不存在专用权期限的问题。因此,商标持有者需妥善保管商标注册信息,及时维护权益
    2025-04-12 保护期 2946浏览
  • 栏目推荐
  • 想要查看商标法考题,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资源,如专业考试网站、在线教育平台、教育机构官网等。此外,也可以参考一些考试论坛和社区,与备考者交流,获取相关试题资料。同时,图书馆也可能存有历年考试真题,可
    2025-04-10 商标 1259浏览
  • 著作权法的音乐作品指的是具有旋律、节奏和音高等音乐构成要素的创造性智力成果,包括歌曲、交响乐、乐曲等。这些作品在创作完成后即享有著作权保护,作者对其享有著作权,包括复制权、发行权、表演权等权利。著作权
    2025-04-10 音乐作品 6985浏览
  • 专利申请的证书名称是对专利授权后所颁发的官方文件的称谓。证书名称通常包含专利的类型(如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或外观设计专利)以及专利的唯一识别信息,如专利号。该证书是证明专利权利合法存在的法律文件,具
    2025-04-10 证书 4722浏览
  • 栏目热点
  • 音乐专辑受著作权保护。因为音乐专辑中的歌曲、词曲创作、演唱、编曲、制作等各个方面都属于创造性的智力成果,符合著作权的保护范围。未经许可擅自复制、发行、播放等可能侵犯版权,需承担法律责任。因此,建议尊重
  • 美国商标注册保护政策是什么

    查看详情

    美国商标注册保护政策是什么
  • 著作权保护法第几条

    查看详情

    著作权保护法第几条
  • 全站推荐
  • 日本劳务合同一般签几年,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工作性质、行业惯例、双方协议等。常见的合同期限可能为数年,但无固定标准。合同期满后可续签,具体年限需与雇主协商。建议求职者与日本公司签订劳务合同时,详细沟通
    2025-04-29 劳务 1939浏览
  • 共同犯罪不成立的情况包括:一人犯罪,其他人缺乏共同犯罪的主观意图或客观行为;或者虽有共同行为,但犯罪行为不构成犯罪或不构成所讨论的罪名;还有在犯罪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共同犯罪的意图消失等情形。总之,
    2025-04-29 共同犯罪 1729浏览
  • 离婚时,关于婚前财产的认定,法院一般会通过双方提供的证据、证言以及可能涉及的财务记录、房产证明等来确认。若有必要,法院也可能依法调查取证,包括查询个人银行账户、房产登记等。具体情况会根据当地法律和司法
    2025-04-29 2946浏览
  • 友情链接
    底部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