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著作权保护的对象是计算机程序及其相关文档,具体涵盖以下核心内容:
1. 源代码与目标代码
保护程序的两种表现形式:人类可读的源代码(如Java、C++编写的文本)和机器可执行的目标代码(如编译后的二进制文件)。二者的独创性表达均受保护,而非编程语言本身的功能或算法。
2. 文档与设计材料
包括需求说明书、流程图、用户手册等技术文档,若具有独创性表达(如对逻辑结构的独特描述),可作为文字作品受保护。但仅记录功能性流程的简单文档可能不达标。
3. 界面设计的有限保护
软件界面(UI)的图标、布局等可视元素可能构成美术作品或图形用户界面(GUI)设计受保护,但保护仅限视觉表达,不延伸至操作方法或功能逻辑。
4. 衍生作品与修改版本
基于原软件的修改、翻译或转换版本(如插件、适配版本)若体现新独创性,可独立获得保护,但需原权利人授权。
5. 排除保护的范围
不保护算法、数学方法、技术方案等思想层面内容(可申请专利保护)。例如,快速排序算法原理不受著作权保护,但具体代码实现可受保护。
延伸知识:
著作权遵循“表达不延及思想”原则,这与专利保护功能性创新形成互补。
在中国,登记非强制但可作为侵权诉讼的初步证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7条)。
开源软件同样受著作权保护,但权利人通过许可证(如GPL)主动放弃部分权利。
企业需注意员工职务作品与委托开发中的权属约定,避免权属纠纷。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