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法小站,专注于普法百科知识解答!
当前位置:爱法小站 >> 知识产权法 >> 商标法 >> 百科详情

什么时候有的商标法

2024-06-25 知识产权法 责编:爱法小站 8795浏览

中国商标法是在1982年正式颁布实施的,此后历经多次修订。以下是商标法发展的大致历程:

什么时候有的商标法

1. 1982年8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这是中国第一部专门的商标法。这部商标法共有7章34条。

2. 1993年2月2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对商标法进行了第一次修订,共有8章49条。

3. 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对商标法进行了第二次修订,共有9章64条。

4. 2013年8月30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对商标法进行了第三次修订,共有11章92条。

5. 2019年4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再次修订商标法,共有11章89条。这是目前有效的最新商标法。

总的来说,中国商标法经历了几次修订,从最初的34条增加到现在的89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的不断加强,商标法也在不断完善和健全。

文章标签:商标
本站申明:爱法小站为普法类百科展示网站,网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若有误或侵权请联系本站!
为您推荐
  • 国际商标注册证书格式包括:证书编号、商标注册号、商标名称、商标注册类别、商标注册国家/地区列表、商标注册人名称及地址、商标图样及颜色、注册日期、有效期至、商标状态等基础信息。此外,还包括商标注册保护范围
    2025-04-13 注册证书 4699浏览
  • 商标法常用规定主要包括:商标注册原则、商标权的取得与保护、商标使用与转让的规定、商标侵权行为的认定与处罚、商标争议的处理等。这些规定旨在保护商标专用权,促进商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升,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确
    2025-04-13 商标法 4167浏览
  • 商标注册成功后,其保护期是有限制的。一般来说,商标保护期限为十年,从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在这十年期间,商标受到法律保护,任何未经授权的第三方不得使用或侵犯商标权益。十年后,商标所有者可以选择续展,延长
    2025-04-12 商标 4890浏览
  • 商标注销后一般不再享有保护期。商标一旦注销或被取消注册,其专用权随即消失,不再受到法律保护。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该商标,不存在专用权期限的问题。因此,商标持有者需妥善保管商标注册信息,及时维护权益
    2025-04-12 保护期 2946浏览
  • 栏目推荐
  • 主动保护著作权是指版权持有者采取积极措施,通过法律、技术和合同等手段,防止他人非法复制、分发、表演或传播其创作的作品,维护其合法权益的行为。这不仅包括在侵权行为发生后采取法律手段,更包括事先进行版权登
    2025-04-04 1089浏览
  • 西安发明专利申请费用包括申请费、审查费等,总体费用根据专利的具体情况有所差异。大致费用范围在数千元至数万元不等。具体费用可咨询西安当地的专利代理机构或知识产权局,他们会根据专利的技术领域、创新性等因素
    2025-04-04 发明专利申请 8237浏览
  • 万邻商标的注册号暂时无法准确告知,因为商标注册号需要通过官方查询渠道才能获取,并且这些数据可能会随着时间而变动。建议您通过访问商标局官网或相关商标代理机构的网站,使用商标名称或申请号进行查询,以获取最
    2025-04-03 商标 2100浏览
  • 栏目热点
  • 发明专利权的保护期限在中国是二十年。这意味着在申请并获得发明专利权后,权利持有人在这二十年内享有独占权,可以防止他人未经许可制造、使用、销售等。期满后可申请续展,但需按照相关规定办理手续。发明人可以通
  • 怎么写商标注册号查询

    查看详情

    怎么写商标注册号查询
  • 词曲创作著作权归属于谁

    查看详情

    词曲创作著作权归属于谁
  • 全站推荐
  • 婚前财产在婚后解决,主要是区分个人财产和共同财产。个人财产归个人所有,除非自愿共享;共同财产则由夫妻双方共同管理、使用和处置。如遇财产纠纷,应协商处理或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如分割、继承等。建议婚前明确财
    2025-04-19 2499浏览
  • 查询专利申请号对应的专利信息,可以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的专利检索与分析服务系统操作。输入专利申请号,即可查询到专利的基本信息,如申请人、发明名称、专利状态等。此外,也可通过专业专利查询平台或第三方知
    2025-04-19 专利申请号 428浏览
  • 房屋买卖合同产生的债权通常被视为普通债权。这是因为房屋买卖合同是买卖双方之间基于平等、自愿原则达成的交易,其产生的债权与众多其他类型的债权一样,具有平等受偿的地位。不过,具体情形可能因法律规定和合同约
    2025-04-19 7249浏览
  • 友情链接
    底部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