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建设和项目管理领域,承包商常用的合同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每种形式对应的风险分配、付款方式及适用范围均有所不同:
1. 总价合同(Lump Sum Contract)
- 承包商按固定总价完成全部工程,风险主要由承包商承担,业主风险较低。适用于设计明确、工程量可准确预估的项目。若变更较多,可能引发争议,需通过变更条款调整价格。
2. 单价合同(Unit Price Contract)
- 按实际完成的工程量乘以合同单价结算,风险由双方分担。适用于工程量难以准确预测的项目(如土方工程)。需注意单价对不平衡报价的管控。
3. 成本加酬金合同(Cost Plus Fee Contract)
- 业主支付实际成本外加固定酬金或比例酬金,风险由业主承担。适用于紧急工程或技术复杂的项目,但需严格审核成本避免浪费。可细分为成本加固定酬金(CPFF)、成本加百分比酬金(CPPC)等。
4. EPC/Turnkey合同(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
- 承包商负责全流程交付,风险高度集中。业主只需定义功能需求,适合要求“交钥匙”的项目。需注意承包商的设计能力与风险转嫁条款。
5. 管理承包合同(Management Contracting)
- 承包商作为业主代理管理分包商,按服务费或成本加成收费。风险分担灵活,适用于大型复杂项目,但业主需深度参与协调。
扩展知识点:
风险分配:总价合同倾向于承包商风险,成本加酬金合同偏向业主风险,单价合同则相对均衡。
国际规范参考:FIDIC(红皮书、黄皮书等)、NEC合同体系对上述形式有详细规定,尤其在变更与索赔条款上差异显著。
中国实践特点:国内工程多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单价合同),配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 GF-2017-0201 使用,强调过程结算与审计要求。
合同选择需综合考虑项目复杂性、业主控制力、市场条件及风险偏好,并通过专用条款细化权责。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