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现行的老人赡养相关法规,以下是对国家对老人赡养费的主要规定,总结如下:
1. 法定赡养义务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老年人的赡养由其子女或其他法定赡养义务人承担。法定赡养义务人主要包括:子女、配偶、孙子女、外孙子女等直系亲属。这些人有法定义务对老年人进行经济上的赡养。
2. 赡养费用标准
国家并未对赡养费用标准作出统一规定,主要由地方政府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老年人生活需求制定。一般来说,赡养费用应当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有的地方出台了相关标准,如广东省规定赡养费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2倍。
3. 赡养费用分担
法定赡养义务人应当按照自身经济状况合理分担赡养费用。有的地方出台了具体规定,如江苏省规定,子女应按各自经济收入状况合理分担赡养费用,有能力优先提供赡养。对无法独立生活的老年人,其经济收入不足时,子女应予以经济补助。
4. 赡养费用追索
老年人及其法定赡养义务人如果无法达成赡养协议,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赡养费用的诉讼。法院将根据老年人的生活需求、赡养义务人的经济能力等因素确定赡养费用数额。对逾期不付赡养费的,老年人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5. 政府保障措施
为推动家庭赡养,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如:建立养老服务体系、提供经济补助、开展家庭服务、普及养老知识等,以减轻子女赡养压力,促进老年人权益保障。
总的来说,国家高度重视老年人权益保障,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了老年人赡养的法律义务,同时也要求政府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政府还将进一步健全赡养制度,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的权益保障。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