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协议是夫妻双方在结婚前就财产、债务、权利义务等事项达成的书面约定,具有法律效力。以下是婚前协议中需涵盖的关键内容及相关扩展说明:
1. 财产归属
个人财产明确列明:双方婚前已有的房产、车辆、存款、股票、知识产权等资产需详细列清,并约定归属(如"归各自所有")。若涉及房产,需注明是否婚后共同还贷及增值部分分割方式。
婚后财产约定:可约定婚后收入、投资增值、继承或受赠财产等为共同所有或按比例分配。例如:"婚后工资收入70%归共同财产,30%归个人支配"。
特殊财产处理:如一方婚前企业股权,需明确婚后经营收益、股权增值的分式,避免因婚姻关系影响企业控制权。
2. 债务责任
婚前债务由负债方独自承担,需列明债务明细及债权人信息。
婚后债务需区分共同债务(如家庭日常开支)与个人债务(如一方擅自借贷),建议约定大额借款需双方签字确认。
3. 家庭开支分担
可约定生活费用、子女教育、房贷等支出的承担比例(如按收入比例分担)。
明确大额消费(超过一定金额)的决策机制,如"单笔超过5万元支出需双方协商"。
4. 离婚条款
财产分割细则:包括房产折价补偿标准、贵重物品分配、养老金分割等。中国法律支持"约定优先",但不得限制离婚自由。
赔偿条款:针对家暴、出轨等过错行为,可约定物质赔偿,但精神损害赔偿需通过诉讼主张。
5. 继承权约定
可排除配偶对特定财产的继承权(如婚前房产由父母出资部分)。
需注意《民法典》第1065条:遗嘱继承优先于夫妻财产约定。
6. 子女抚养(如涉及再婚家庭)
约定继子女的抚养费、教育责任。
明确婚前子女的财产继承权,避免与婚内子女产生纠纷。
专业建议:
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双方签字并注明日期,建议公证以增强效力。
避免限制人身权利的条款(如"不得离婚"、"必须生育"等),此类约定无效。
涉外婚姻需注明适用法律(如中国法律或他国法律)。
每3-5年可协商修订协议,尤其是财产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时。
注意事项:
协议需体现公平原则,显失公平的条款可能被撤销。
签署前建议双方分别咨询律师,确保充分理解条款。
保留财产凭证(如房产证、银行流水)作为附件。
婚前协议的实质是通过契约精神明确婚姻中的经济关系,既能保护个人权益,又能减少未来纠纷。制定时应兼顾法律严谨性与情感因素,避免因条款过于苛刻影响感情基础。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