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地区的结婚“扫炕”习俗,属于传统婚俗中“铺床”仪式的变体,融合了鲁西地区的文化特色,程序讲究且寓意深厚,主要围绕新房布置展开,具体步骤如下:
1. 择吉日与人员选择
扫炕通常在婚礼前一天进行,需由“全福人”(儿女双全、夫妻和睦的女性长辈)主持,另请两名已婚妇女协助,象征将福气传递给新人。部分地区要求生肖与新人无冲克。
2. 扫炕前的准备
- 炕具布置:新炕席需用高粱秆或芦苇编织,寓意“节节高升”,铺前用新扫帚轻扫三下,驱除晦气。
- 五谷压炕:在炕角摆放红豆、绿豆、花生、枣、稻谷,用红布包裹,象征五谷丰登、早生贵子。
3. 铺床仪式
- 全福人边铺被褥边念吉祥话,如“铺床铺满堂,儿女状元郎”。被褥需叠成“喜被”,四角藏入桂圆、莲子、铜钱等物。
- 部分乡镇会在炕头放一对“长明灯”,婚礼当晚点燃,寓意夫妻长明到老。
4. 压炕与滚床
需男童在新炕上翻滚,俗称“压炕童子”,结束后赠红包或喜糖。鲁西地区还会在炕中央放一束“喜柴”(取“财”谐音),由新娘进门时亲手取下。
5. 禁忌讲究
- 孕妇、寡妇不得参与扫炕;
- 扫炕后至新婚夜前,新房忌空,需留人看守,以防“冲喜”;
- 部分村落要求新郎父母在新婚前夜“暖炕”,即短暂卧床片刻,以示家族人丁兴旺。
文化延伸:扫炕习俗在《聊城县志》中有零星记载,实际融合了农耕时代对“炕”作为生育、家庭核心空间的崇拜。与胶东“铺蚊帐”相比,鲁西更强调炕的实用性,反映了地域生活差异。现代婚礼中,此仪式多简化,但农村地区仍保留核心环节。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