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离婚财产分割协议是离婚过程中对共同财产进行分配的法律文件,需遵循《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以下是核心要点及注意事项:
一、 分割原则
1. 平等协商优先:夫妻可自行协商分割方案,协议不成则由法院判决。
2. 区分财产性质:
- 共同财产:婚内工资、投资收益、房产(婚后购置或共同还贷部分)等,原则上均分,但需考虑贡献、债务等情况。
- 个人财产:婚前财产、指定赠与或继承财产(如遗嘱明确给一方)不参与分割。
二、 重点财产处理方式
1. 房产:
- 若为婚后购买,一般均分;若一方婚前首付、婚后共同还贷,需补偿另一方还贷及增值部分。
- 房产登记需配合过户,协商不成可约定折价补偿或拍卖分割。
2. 存款/投资:按余额均分,需查清账户流水避免隐匿财产。
3. 公司股权:需评估企业价值,非经营方可分得股份或折价补偿,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
4. 债务:共同债务需共同承担,个人债务由举债方自行处理。
三、 协议必备条款
1. 明确财产清单(名称、数量、价值)。
2. 分割方式(实物分配、折价补偿、变卖分款)。
3. 债务处理及违约责任(如一方隐瞒财产的法律后果)。
4. 子女抚养费与财产分割脱钩(避免混淆两者关系)。
四、 注意事项
1. 证据留存:保留房产证、银行流水、股权证明等原件。
2. 公证效力:协议可公证以增强法律约束力,但未公证仍有效。
3. 税务问题:房产过户可能涉及契税,股权分割需缴纳个人所得税(如适用)。
4. 撤销权:若一方欺诈、胁迫,可在离婚后1年内请求法院撤销协议。
五、 特殊情形处理
家事劳动补偿:承担较多家庭义务的一方有权请求补偿(《民法典》第1088条)。
过错方少分:如存在重婚、家暴等过错,无过错方可主张多分财产或损害赔偿。
法院判决时会综合考量财产来源、婚姻时长、生活需求等因素,协议应尽量细化以避免后续纠纷。建议咨询专业律师起草或审核条款,确保合法有效。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