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方拒绝支付赡养费时,可以采取以下法律途径和措施:
1. 协商调解
首先尝试通过居委会、村委会或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调解协议可申请司法确认,赋予强制执行力。
2. 法院诉讼
- 起诉依据:根据《民法典》第1067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义务,父母可向法院起诉要求支付赡养费。
- 证据准备:需提供亲属关系证明(如户口本)、原告需赡养的证明(如年龄、残疾证)、被告经济能力证明(如收入流水)等。
- 执行程序:胜诉后若对方仍不履行,可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将查封财产、扣划收入或列入失信名单。
3. 行政措施
- 对符合低保条件的被赡养人,民政部门可先行救助,再向赡养人追偿。
- 部分地区探索"赡养纠纷诚信档案",拒不履行者可能影响征信。
4. 刑事追责
极端情况下(如拒不履行判决导致被赡养人重伤、死亡),可能构成《刑法》第261条遗弃罪,可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
5. 其他补充手段
- 财产保全:诉讼中可申请冻结对方资产。
- 社会监督:个别地区试点公示失信赡养人信息。
- 税务协同:法院可向税务部门调取收入证据。
注意要点:
赡养费标准通常按当地生活水平及支付方收入的20%-30%确定,多位子女则分摊。
农村地区可将土地收益权、宅基地权益纳入执行范围。
涉外案件可通过《海牙公约》途径向境外当事人送达文书。
建议尽早启动法律程序,超过2年的给付类赡养费可能受诉讼时效限制(但基本赡养义务不受时效约束)。法律程序通常需要3-6个月,执行期视财产查控难度而定。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