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假释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罪犯在执行一定刑期后,符合法定条件时,经司法机关批准暂予提前释放的制度。申请假释需严格按照《刑法》《监狱法》及《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执行,以下是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
一、假释的法定条件
1. 执行刑期要求
-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需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
-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需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
*例外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不受上述限制(如特殊立功表现或国家重大利益需要)。
2. 实质条件
- 确有悔改表现:需通过服刑期间的考核(如认罪悔罪、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等);
- 无再犯罪危险:由监狱通过心理评估、社会调查等综合判断;
- 对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需征询罪犯居住地社区矫正机构的意见。
二、假释申请流程
1. 监狱审查阶段
- 监区警察根据服刑人员表现提出建议,提交监狱刑罚执行部门审核;
- 监狱假释评审委员会召开听证会,邀请检察机关列席监督;
- 监狱局将符合条件的案件报请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无期徒刑报请高级人民法院)。
2. 法院裁定阶段
- 法院需在收到材料后30日内作出裁定,可开展社会调查或开庭审理;
- 假释裁定书需送达监狱、检察机关及罪犯本人。
3. 释放与社区矫正
- 假释后需在10日内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接受社区矫正;
- 违反监管规定(如脱离监督、再次犯罪)将撤销假释收监执行。
三、关键注意事项
1. 禁止假释的情形
- 或因故意、、抢劫等暴力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
- 服刑期间有严重违规行为(如狱内犯罪、对抗改造)。
2. 材料准备
- 需提交《悔过书》《改造表现评定表》、被害人谅解书(如有)、社区评估意见等;
- 经济赔偿或财产刑未履行的可能影响假释。
四、特殊情形处理
老病残罪犯:丧失作案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的,可适当放宽执行刑期限制;
未成年犯:服刑期满原判刑期三分之一即可申请,且教育矫治情况是重点考量因素。
假释制度旨在促进罪犯回归社会,但需严格审核。建议家属提前联系律师协助整理材料,并与监狱保持沟通确保程序合规。撤销假释的剩余刑期需全部执行,且不计入已假释时间。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