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的“八大重罪”并非严格的法律概念,而是实务中针对严重暴力犯罪的习惯性归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以下八类犯罪因社会危害性极大、法定刑较重,通常被视为“重罪”:
1. 故意罪(刑法第232条)
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最高可判处死刑。司法实践中,预谋、后分尸等情节会加重处罚。
2. 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刑法第234条)
普通故意伤害罪量刑为3年以下,但若致人死亡或手段特别残忍(如泼、持续虐待致残),可处10年以上至死刑。
3. 罪(刑法第236条)
包括暴力胁迫、(无论是否自愿)、等情形,情节恶劣者可判10年以上至死刑。近年司法解释明确将“网络胁迫”纳入规制范围。
4. 抢劫罪(刑法第263条)
以暴力胁迫手段劫取财物,且具有入户抢劫、抢劫金融机构、致人重伤死亡等八种加重情节的,可判10年以上至死刑。需注意“转化型抢劫”情形(如盗窃后为拒捕使用暴力)。
5. 放火、决水、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罪(刑法第114-115条)
该类犯罪侵害不特定多数人安全,即使未造成实害结果(如点燃商场后被扑灭),仍可判3-10年;致人重伤死亡则处10年以上至死刑。
6. 贩卖罪(刑法第347条)
、贩卖或50克以上即可判死刑,未成年人、武装掩护等情节从重处罚。需注意“代购蹭吸”也可能构成贩卖。
7. 绑架罪(刑法第239条)
勒索财物或满足其他非法目的而劫持人质,致架人死亡或杀害架人的处无期或死刑。近年来“虚假绑架”电信诈骗也可能构成此罪。
8. 犯罪(刑法第125条)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如、),危害公共安全的可判10年以上至死刑。实务中包括为采矿非法储存等情形。
扩展要点:
经济犯罪如贪污受贿、金融诈骗等虽量刑可达无期,但因非暴力性质通常未纳入“八大重罪”。
危害国家安全罪(如间谍罪)量刑更重,但因案件特殊性较少公开讨论。
2020年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妨害安全驾驶罪”等罪名,对部分重罪构成要件进行了细化。
未成年人仅对故意、故意伤害致死等八种重罪负刑责,且不适用死刑。
法律适用需结合具体案情,司法实践中“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等认定标准可通过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