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是指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根据刑法的规定,构成共同犯罪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要件:
1. 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也就是说,参与共同实施犯罪的各个人必须在主观上有共同的犯罪目的和决心。没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就不构成共同犯罪。
2. 客观上必须有共同实施犯罪的行为。也就是说,参与共同实施犯罪的各个人在客观上必须实施有助于实现犯罪目的的行为。这些行为可以是直接实施犯罪的行为,也可以是提供条件、帮助、配合等间接行为。只要这些行为都有助于实现共同的犯罪目的,就构成共同犯罪。
3. 犯罪结果的发生必须是各参与人共同的造成。也就是说,犯罪结果的发生必须是参与共同犯罪的各个人的共同行为造成的,而不是仅仅个别人的行为造成的。
根据以上要件,具体来说,构成共同犯罪罪名需要至少2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行为。
比如A、B、C三人共同抢劫一家银行,A在门外放哨,B持进入银行并打伤保安,C则在银行内实施盗窃行为。尽管三人在犯罪过程中的具体行为不同,但只要他们之间存在共同的犯罪故意和共同实施犯罪行为,最终造成银行被抢劫的结果,就构成共同犯罪。
再比如A、B两人共同谋划杀害C,A提供凶器,B实施杀害行为。尽管只有B一人实施了的直接行为,但只要A事先与B有共同的杀害C的犯罪故意,并提供了帮助条件,二人之间也构成共同犯罪。
可见,共同犯罪犯罪主体的构成要求至少2人以上,必须具备主观上的共同犯罪故意和客观上的共同实施犯罪行为,最终造成的犯罪结果也应当是各参与人共同造成的。
这种构成要件的设计,一方面体现了法律对个人行为的追究,另一方面也突出了团伙作案的社会危害性,有利于打击犯罪集团,维护社会秩序。从而充分体现了共同犯罪制度的价值意义。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