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专利法律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为核心,辅以一系列配套法规、司法解释和部门规章,构成完整的专利保护制度。以下为主要法律及相关规范: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1984年通过,2020年第四次修正)
中国专利制度的基础性法律,规定了专利类型(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授权条件、申请程序、专利权内容、限制、保护期限(发明20年、实用新型10年、外观设计15年)及侵权责任等。2020年修正案引入药品专利期限补偿、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并加重恶意侵权惩罚性赔偿。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2023年修订)
对专利法的具体实施进行细化,包括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要求、审查流程、费用缴纳、强制许可程序等操作性规定。2023年修订版优化了专利审查周期、电子化申请规则,并明确外观设计国际申请的国内程序。
3. 《专利审查指南》(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
详细规定专利审查标准,涵盖新颖性/创造性判断基准、生物技术专利的特殊要求、计算机程序发明的可专利性等实务规则,是审查员和申请人的重要依据。
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2020年修正)
明确专利侵权诉讼的管辖、证据规则、赔偿计算标准(如实际损失、侵权获利、许可费倍数或法定赔偿500万元以下),以及等同侵权原则的适用条件。
5. 《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实施办法(试行)》(2021年)
落实专利法中药品专利链接制度,规范仿制药上市审批与原研药专利权的冲突解决程序,包括专利信息登记、仿制药声明及司法/行政裁决衔接。
6.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
虽独立于专利法,但构成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部分,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提供类似专利的保护(10年期限)。
7.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 《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未公开技术信息(商业秘密)。
-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规范涉及专利货物的边境措施。
- 《民法典》合同编:规制专利许可、转让合同的法律效力。
中国专利法律体系还受到国际条约影响,如《TRIPS协定》《巴黎公约》《PCT条约》等,国内法通过司法解释(如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进一步补充适用。当前立法趋势强调提高侵权成本、强化行政保护(如电商平台专利侵权快速处理机制),并适应新兴技术领域(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的保护需求。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