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于1982年8月23日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自1983年3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规范商标注册、使用和管理的专门法律,标志着中国商标制度进入法治化轨道。
扩展知识:
1. 立法背景:改革开放初期,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国际经贸往来需要,中国借鉴《巴黎公约》等国际条约制定了该法,确立了"注册优先"原则和自愿注册制度。
2. 重要修订:
1993年首次修订,增加服务商标保护,明确侵权赔偿计算标准;
2001年配合入世修改,明确驰名商标保护、地理标志等WTO规则;
2013年增设声音商标,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
2019年修订将恶意侵权赔偿上限提至500万元,强化商标使用义务。
3. 法律体系: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共同构建保护体系,司法解释细化了类似商品认定、网络侵权等问题。
4. 最新发展:2023年《商标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拟建立商标恶意注册黑名单制度,完善异议程序,加强公共领域保护。
该法实施40年来促进中国商标注册量连续20年全球第一,2022年有效注册商标达4267.2万件。现行法律共8章73条,涵盖注册程序、专用权保护、国际注册等内容。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