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是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就一定事项达成共识,有意思显而易见、内容确切明晰,具备了成立合同的基本要件后所形成的书面协议。合同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是约束各方当事人的重要法律文书。那么,如何让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呢?本文将从约束力、要件、签订、履行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约束力
约束力是合同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前提。合同约束力指的是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应有的合同履行义务必须在一定情况下得到实际履行。合同约束力是指合同是法律行为,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来履行。如果一方当事人未按照约定履行义务,另一方当事人有权要求其履行,并有权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强制执行。
二、要件
合同要具有法律效力,必须具备以下要件:
1、代表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这是合同的基础,必须是双方的真实意思,不能强迫或欺诈,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序良俗。
2、合同对象必须是在法律上可以成为合同对象的事项。
3、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求。
在具体操作中,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应当注意查看对方提供的证件和资料是否真实、合法、有效,并在签字之前审查合同条款,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
三、签订
合同应依法签订,签订双方的签字或公章必须真实有效。签订时应当注意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有必要可以另行协商条款,或者在条款中增加限制条款,约束对方的行为,保证自己能够得到应有的履行。
四、履行
合同生效后,双方均应按照约定的内容履行义务,否则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当事人在履行合同时,应当认真执行合同内容,确保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求,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如果一方当事人未履行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应当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想要让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不仅要注意合同的约束力、要件、签订和履行等方面,还应当注重约束力的确保。因此在合同签订之前,双方当事人应当仔细核实对方的证件和资料,并优先考虑选择正规企业或机构进行合作,避免因为合作方素质不良、资质不符合要求等问题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如果实际履行中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合法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确保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