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案件的判定通常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 欺骗手段:刑法规定,利用虚构的事实、隐瞒真相或者其他方法,使对方误解而让其处于误信状态,进而实施合同交易,或者导致对方的意思表示与真实意思不符,使其受损,就构成欺骗。如果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一方利用欺骗手段获得对方的同意,就可能构成合同诈骗。
2. 虚假陈述: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一方明知或者应当明知所陈述的事实与真实情况不符,却故意以虚假的陈述欺骗对方,导致对方误解并受损,就构成合同诈骗。
3. 故意或过失:合同诈骗罪分为故意犯和过失犯两种情形。故意犯是指明知所为属于欺骗行为,但仍然故意实施的行为;过失犯是指未必然意识到所为属于欺骗行为,但由于缺乏谨慎,致使错认为其行为不违法,造成误解的行为。
4. 损失结果:合同诈骗罪的定罪不仅仅要求欺骗的手段、行为等方面符合构成犯罪的条件,还需要有实际损失发生。如果对方没有遭受实际损失,可能不会构成合同诈骗罪。
总的来说,合同诈骗罪需要具备欺骗行为且有实际损失的情形,才能构成犯罪。在具体案件中,法院会综合考虑相关证据,在适用法律的基础上做出判决。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