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民法总则的规定,父母有抚养子女的义务。父母离婚后,非监护人应根据当事人的财产状况,承担相应的赡养费用,维护子女的生活和成长。因此,离婚后必将涉及到支付抚养费的问题。那么,法庭判决抚养费多少钱呢?
一、抚养费的计算标准
在中国,抚养费是根据赡养人的财产状况以及被赡养人的生活需要而定的,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父母的财产、收入和生活水平等;
2. 子女的生活需要,包括食、住、行、医疗、教育等费用;
3. 父女的关系,包括抚养的权利和义务等。
通常情况下,法院会要求赡养人提供收入证明等财务证据材料。如果赡养人的收入情况无法明确,法院可能会进行抽样调查、收入调查等方法。
二、法庭判决抚养费多少钱?
1. 参考标准
作为参考标准,一些地方法院曾以“月收入的1/3至1/2”为指导标准,如海南省三亚市中级法院。而在广东省广州市中级法院2008年9月的文件中,规定如果被赡养人年龄在1至3岁之间,每月的抚养费应该不低于1500元;如果在3岁至14岁之间,每月不低于1000元;如果在14岁以上,每月不低于800元。
2. 财产分割、抚养费、住房损毁等综合考虑
但是具体的情况是不同的,法院会根据当事人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如财产分割、抚养费、住房损毁等问题。
在2011年的福州市人民法院的一起案例中,当时被告为离婚案的被告,儿子的监护人为原告。法院根据被告的月薪、住房、车辆、其他财产等加以综合考虑,判决被告每月支付600元抚养费及200元教育补贴,共计800元。
3. 父母双方收入决定
更进一步地,抚养费的具体数额也跟父母双方的收入有关。在生活中,一般情况下儿女归母亲抚养,父亲支付抚养费,因为母亲的日常生活费用大多是由抚养费支付的。如果父母收入相当,则抚养费的计算也会较为简单;如果父母收入差距较大,则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情况,如小孩子的年龄、就学情况、家中生活条件等。
总之,离婚后抚养费的确定有赖于具体的案件,不同的案例之间差别较大,防止因为缺乏了解,导致自己的权益无法得到维护。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