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财产是指在婚姻关系成立前已经存在的财产,包括婚前个人获得的财产、婚前双方共有的财产以及婚前赠与、继承的财产等。婚后财产是指在婚姻关系成立或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获取的财产,包括工资、奖金、房产等非婚前财产以及两人共同劳动所获得的财产等。
在中国,《婚姻法》明确规定婚前财产属于个人财产,不得侵占、分割或变卖。若婚前财产在婚后得到了增值,增值部分按照法律规定可以分出一部分到另一方,需要双方进行协商。婚后财产则由双方共同所有。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规定,离婚时家庭财产的处理应以协商为原则,依照《民法典》中的“家庭财产的主要是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双方共同劳动所得的财产”规定,先从属于夫妻共同持有的财产进行划分,然后再按照个人财产进行处理。
一般来说,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应该按照双方约定或者依照协议判决分割。如果双方未能达成一致协议,那么就需要进行诉讼,由法院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财产划分。如果一方婚前财产增值,与婚后共同财产产生分歧时,建议进行司法鉴定,由司法鉴定机构对争议财产的价值进行鉴定,以此作为财产分配的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因一方犯罪而被判刑、没收财产,则可向法院起诉,要求返还受害方的个人财产。
总之,离婚时的财产划分应以公正、合理为原则,尽量避免出现损失或争议。双方应当在离婚前达成一致协议,如无法协商,则应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以保障双方财产权益。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