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工资是一件令人非常愤慨的事情,特别是在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虽然《劳动法》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应该按照合同约定时间和支付工资,但依然有些用人单位无视劳动法规,拖欠员工工资。这就给劳动者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困难和心理负担,甚至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和健康。
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如何解除劳动合同呢?那么,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对于用人单位拖欠员工工资或拖延付款,员工应该先按照合同约定和公司规定向用人单位发出催讨工资的要求,争取将工资尽快支付。如果用人单位坚持不支付或者一再延期,员工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劳动仲裁:如果用人单位未能按时支付工资,员工应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请求。劳动仲裁委员会是国家授权的机构,专门负责处理劳动纠纷。在仲裁过程中,劳动者应提交一些证据来证明用人单位确实存在拖欠工资的情况,包括工资单、银行扣款通知、劳动合同等。如果仲裁结果判定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用人单位被判支付欠款并被罚款,如果罚款后仍未支付应采取下一步措施。
2.起诉法院:如果用人单位仍不缴纳工资,员工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员工需要提供证据,界定争议的本质,陈述自己的诉求,证明用人单位在拖欠工资方面的违规行为,并最终要求法院裁定用人单位支付欠薪并赔偿失业金和费用。如果判决后用人单位依然不支付,那么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
3. 协商解决:如果员工在劳动纠纷解决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协商解决问题。劳动者可以使用人单位协商解决,但这个协调应该是基于法定程序的,里面必须包含仲裁,起诉法院。如果用人单位能够及时支付欠款,员工可以继续留在单位工作,或者以和解的形式解除劳动关系。
总之,如果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员工应该通过法律途径,协调解决问题,避免过度伤害员工的切身利益以及公司信誉。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