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死刑适用于极其严重的犯罪行为,通常体现“少杀、慎杀”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司法实践,下列情形可能被判处死刑:
1. 危害国家安全罪
如背叛国家、分裂国家、武装叛乱暴乱等直接威胁国家政权和领土完整的罪行。例如,为境外机构刺探国家秘密且情节特别严重的。
2. 暴力犯罪致人死亡
- 故意罪:手段特别残忍(如碎尸、)、杀害多人或特定人员(如警察)。
- 抢劫、等暴力犯罪中致人死亡或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
3. 犯罪
、贩卖、运输、制造数量特别巨大(如或超过50克),或系毒枭、职业、暴力抗法等情节。
4. 贪污贿赂犯罪
贪污、受贿数额特别巨大(如超过300万元)且情节特别严重,例如造成国家利益重大损失或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5. 恐怖活动与黑社会性质犯罪
组织、领导恐怖组织或实施爆炸、劫持航空器等恐怖活动;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中故意、重伤多人等。
6. 战时军事犯罪
如投降敌人、泄露军事机密导致战役失败等特别严重的战时犯罪行为。
司法程序与限制:
死刑需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二审终审后启动复核程序。
审判时排除非法证据,确保律师辩护权。
犯罪时不满18周岁、审判时怀孕妇女不适用死刑;75岁以上老人一般不予死刑,但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执行方式:以决或注射死刑为主,2021年后普遍采用注射执行。
当前中国司法政策逐步限制死刑适用,经济犯罪等非暴力犯罪实际执行死刑案例减少,体现刑罚的谦抑性。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