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法小站,专注于普法百科知识解答!
当前位置:爱法小站 >> 刑法知识 >> 刑罚 >> 百科详情

判死刑假死的人叫什么

2024-05-25 刑法知识 责编:爱法小站 3053浏览

所谓"判死刑假死"的现象,指的是一些被判处死刑的罪犯,在被执行死刑之前,通过各种手段伪装自己的死亡,逃脱刑罚。这种做法在历史上并不罕见,有一些著名的案例:

判死刑假死的人叫什么

1. 张士诚案

张士诚是中华民国时期的一位军阀,1949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获后,于1951年被判处死刑。但据悉,张士诚在即将被处决时,设法在牢房内实施了自己的"假死"计划。他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假尸体替代自己,成功逃脱了刑罚,最终逃到了香港。这件事在当时轰动一时,人们都想知道张士诚究竟是如何实施这一骗局的。

2. 陈炳权案

陈炳权是香港一名黑社会分子,1996年被判处死刑。在行刑当天,陈炳权被带到刑场时突然晕倒,经医生查看后证明已经死亡。但事后调查发现,陈炳权其实只是假装死亡,施用了一种可以短暂让人停止呼吸的药物,成功逃脱了执行死刑。他逃亡后一直藏匿在香港。

3. 案

是台湾某黑社会的头目,2000年被判处死刑。在即将被执行死刑时,他突然昏厥,被宣告死亡。但事后查明,只是假死,通过某种药物和技术手段欺骗了监狱的医生。在被运往殡仪馆时,他逃脱了并逃离台湾。

类似的案例在历史上还有很多,通常这些罪犯都会利用医疗手段伪装自己的死亡,比如注射某些可以短暂停止生命体征的药物,或者故意模拟心跳停止、呼吸停止等症状。有时还会事先准备好假尸体来欺骗监狱方。这种假死逃脱的做法可谓是十分精心和狡猾,确实让人叹为观止。

不过,这种做法违法性极强,如果被抓到的话往往会面临更加严厉的惩罚。因此这种做法虽然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但并不可取,仍然是一种令人发指的犯罪行为。法律部门也一直在不断完善相关的监管制度,试图堵住这种漏洞,避免罪犯再次逃脱法律的制裁。

总的来说,"判死刑假死"的罪犯,通常会被称为"假死越狱"或"假死逃脱"的罪犯。这些人利用医疗手段和精心准备,成功逃脱了死刑的执行,虽然骇人听闻,但也从侧面反映了人性的复杂与阴暗面。法律必须不断进步,以堵塞这种漏洞,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文章标签:假死的人
本站申明:爱法小站为普法类百科展示网站,网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若有误或侵权请联系本站!
为您推荐
  • 重审案件是否会判缓刑以及具体期限,取决于以下多个因素,需结合案情和法律条款综合判断:1.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缓刑适用条件包括: 犯罪情节较轻; 有悔罪表现; 无再犯危险; 宣告缓刑对社区无重大
    2025-08-07 1156浏览
  • 林妙雪被判死刑的具体原因需结合中国法律和案件事实来分析。在中国,死刑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通常涉及以下情形:1. 故意罪 《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情节特别恶劣(如预谋、手段残忍、杀害多人等)可
    2025-08-07 3330浏览
  • 被判处缓刑的罪犯在考验期内需遵守一系列禁止性规定和法定义务,违反可能导致撤销缓刑、收监执行。具体限制与要求如下:1. 禁止从事特定活动 - 不得进入、酒吧、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尤其涉及黄赌毒的高风险区域;
    2025-08-06 7732浏览
  • 法院判处的缓刑罚金数额没有统一标准,具体金额需根据以下因素综合确定:1. 犯罪性质与情节 罚金与犯罪严重程度直接相关。《刑法》分则条款对具体罪名设有罚金幅度,如: - 危险驾驶罪:通常并处1000-5000元罚金 -
    2025-08-06 2103浏览
  • 栏目推荐
  • 犯罪构成的判断是刑法理论中的核心问题,通常以“四要件”或“三阶层”理论为基础。以下从中国刑法通说(四要件)展开具体分析,并结合实务要点: 一、犯罪客体指刑法保护的被犯罪行为侵害的社会关系,需具体化判断:
    2025-07-20 犯罪构 8357浏览
  • 中国刑法中的死刑执行遵循严格的法律程序和标准,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等规定,具体执行要点如下:1. 死刑核准程序 死刑案件必
    2025-07-20 死刑 2537浏览
  • 醉驾被判处拘役的服刑人员在监狱中的日常生活和活动受到严格管理,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 法律教育与思想改造 服刑人员需接受交通安全法规、刑法等法律知识培训,通过案例分析、视频教学等形式强化法律意识,认识到醉
    2025-07-20 5064浏览
  • 栏目热点
  • 单罚制是指仅处罚单位犯罪中的直接责任人员而不处罚单位本身的制度,主要适用于某些特殊类型的单位犯罪。中国刑法中采用单罚制的单位犯罪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私分国有资产罪(第396条第1款) 国家机关、国有公司、
  • 缓刑期间规定范围有哪些

    查看详情

    缓刑期间规定范围有哪些
  • 共同犯罪三人怎么判决

    查看详情

    共同犯罪三人怎么判决
  • 全站推荐
  • 劳动保障监察投诉书是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文书,需严格按照《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法规要求撰写。以下是投诉书的规范结构和内容要点,附相关法律依据及实务建议:一、标题与基本信息1. 标题:醒目注明"劳
    2025-07-24 投诉书 4164浏览
  • 单位犯罪不处罚的处理方式及法律对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明确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十条、三十一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处罚以“双罚制”为主,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
    2025-07-24 6244浏览
  • 在异地追求条件优秀的女性并步入婚姻,需综合考虑个人条件、社交策略、关系维护及文化差异等因素,以下是具体建议和注意事项: 1. 提升自身核心价值经济基础:稳定收入、职业前景或资产积累能增加吸引力。异地女性更倾
    2025-07-24 9114浏览
  • 友情链接
    底部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