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构成的特征是指犯罪行为必须具备的客观和主观因素。按照刑法理论,构成犯罪的基本要件包括:
1. 客观要件
(1) 犯罪行为:这指人的实施或不实施某种行为。行为可以是积极作为,如、盗窃等;也可以是消极不作为,如不履行法定义务等。行为要有明确的外部表现,内心思想本身并不构成犯罪。
(2) 犯罪结果:指犯罪行为造成的实际结果,如他人死亡、财物损失等。有些犯罪要求有特定的结果发生,有些则不要求。
(3) 因果关系:犯罪行为与结果之间必须存在直接、必然的因果联系,即行为是造成结果的直接原因。
2. 主观要件
(1) 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产生犯罪结果,并有实施这种行为的意图。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种形式。
(2) 过失:指行为人虽然未故意实施犯罪行为,但由于疏忽大意或者技术不熟练而造成犯罪结果的发生。过失还可分为conscious过失和unconscious过失。
(3) 犯罪动机:指行为人实施犯罪的目的和动机,如贪婪、嫉妒、报复等。动机不属于构成要件,但可能影响定罪量刑。
3. 违法性要件
(1) 违法性:指犯罪行为违反法律的禁止或强制性规定。合法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2) 责任能力:指行为人在实施犯罪时具有辨认并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无责任能力的人如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等不负刑事责任。
4. 其他特征
(1) 法定性:犯罪行为必须有法律明确规定,没有法律依据的行为不能认定为犯罪。
(2) 危害性:犯罪行为必须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危害,危害程度达到法律规定的标准。
(3) 社会危险性:犯罪行为不仅要有客观危害,而且要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危险性和不安定因素。
综上所述,构成犯罪的基本特征包括客观要件、主观要件、违法性要件以及其他法定特征。只有同时具备这些要素,才能认定行为构成犯罪。而对于具体案件的认定,还需要结合案情细节和法律适用进行综合判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