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犯罪是指由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等单位组织或实施的违反法律法规、行政法规、规章制度、合同和商业活动中产生的犯罪行为。对于单位犯罪,其审判程序也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定。下面将就此进行详细介绍。
一、立案调查程序
单位犯罪的立案调查程序应当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行,但是在立案调查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受案范围
单位犯罪案件应当由地级以上市人民检察院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受理,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2. 适用法律
涉及单位犯罪的案件,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犯罪责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3. 调查方法
因为单位犯罪不同于个人犯罪,调查时需要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内部管理、财务制度、人事制度、业务运营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包括现场勘查、调查取证、询问、查阅、抽样检验等多种手段进行。
二、审查起诉程序
审查起诉程序是指检察机关对从公安机关移送的单位犯罪案件证据进行合法性审查和适格性审查,决定是否提起公诉的程序。
1.合法性审查
主要是审查公安机关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包括是否符合规定的立案条件、侦查活动是否符合规定、证据的获取是否合法等。
2.适格性审查
主要是审查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是否涉及重要领导职务,是否涉及国家核心利益和重大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等情形,是否要进行特别处理。
三、审判程序
单位犯罪案件审判程序和一般刑事案件审判程序基本相同,主要包括一审、二审、再审等环节。审判时所需要考虑的主要是企业的组织责任和主体责任问题。在审判程序中,要尽量明确企业领导和职员的行为界限,划分其责任和义务,明确其违法犯罪的程度,以便做出公正的判决和处理。
四、执行程序
单位犯罪判决后还要进行执行程序。在执行程序中要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执行人员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判决的准确性,并尽可能地追缴涉案款项和赔偿受害者的损失。
以上就是单位犯罪的审判程序,应当注意的事项和需要遵循的法律法规。由于单位犯罪案件涉及的领域广泛,审判程序常常比较复杂,需要有专业的法律人员进行处理,以尽量保障对正义的维护。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