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构成法律规范是指在犯罪立法过程中,为了保障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而制定的法律条文,规定了什么样的行为构成犯罪,以及何种情况下应予以处罚。这些法律规范涵盖很多方面,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行为规范
犯罪行为规范是指法律规定了哪些行为是禁止的,涉及到犯罪中的“犯罪行为”这个基本概念。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以暴力、欺骗、胁迫等手段,非法占有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作案的”,即构成盗窃罪。这就是对于行为进行规范的法律规范。
二、结果规范
犯罪结果规范是指法律规定了哪些结果是犯罪的,包括危害后果和有可能导致的后果。例如涉及到故意罪,法律规定了这一结果为违法,以及应承担的刑事责任。
三、客观要件规范
犯罪客观要件规范是指法律规定了构成某一犯罪所需的客观事实要件。例如从前述盗窃罪层面来说,构成盗窃罪的客观要件是非法占有公私财物,数额较大。因此,仅有占用行为而没有非法占有,即不能构成盗窃罪。
四、主观要件规范
犯罪主观要件规范是指法律规定了构成某一犯罪所需的主观方面的事实要件。例如,故意罪要求犯罪人必须以为目的并有预谋,否则就不构成犯罪。
五、处罚规范
犯罪处罚规范是指法律在对于犯罪进行制裁和惩罚方面所做出的规定,包括罚款、拘留、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等。每种犯罪都有其相应的处罚规范,以此为基础制定的一整套惩罚机制,以此来保护社会秩序。
犯罪构成法律规范是一系列的法律规定,旨在维系社会和谐稳定,保护公众利益,规范各种可能领导犯罪的行为,为人们提供切实的保护。这些规范能够指引人们自觉遵守法律,防止犯罪行为发生,切实保障社会的平稳安宁。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