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犯罪是指以单位为主体,通过单位员工或者其他代理人的行为,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这种犯罪行为会给社会和国家造成严重的损失和影响,因此在我国刑法中也有专门规定,对单位犯罪的量刑做了相应的规定。
首先,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单位犯罪的刑责主要由以下因素决定:
一、犯罪性质。犯罪性质是判断单位犯罪的轻重缓急的一个重要标准,不同犯罪的性质不同,所造成的后果也不同。比如,污染环境等犯罪行为在侵害公众利益方面具有严重后果,刑罚应该比其他罪行要重。
二、犯罪情节。单位犯罪的刑罚因素还涉及到犯罪的情节。犯罪情节的轻重是直接影响量刑的决定性因素。犯罪情节包括犯罪的危害性、犯罪的后果、犯罪的手段以及犯罪的动机等。
三、犯罪后果。犯罪后果是量刑的重要参考因素。如果单位犯罪造成了某种经济、环境损失或者人身伤亡,那么刑罚将更为严厉。
四、单位情况。单位犯罪的刑罚因素中也考虑了犯罪单位的情况。如果单位具有修复损失或者改过的意图和行动,可适当从轻处罚。
其次,单位犯罪在刑法中还有以下具体的刑罚规定:
一、罚金。对于单位犯罪,可以处以巨额罚金,罚金的金额应当与犯罪的严重程度和犯罪所得的数额有关。罚金由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情况酌情量定。
二、吊销执照。对于涉及到营业执照或者其它执照的单位犯罪,可以吊销其相关执照。比如,对于食品或医药生产企业,如果其产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在主管部门的处罚下可以吊销相关的生产许可证、销售许可证或经营许可证等。
三、责令关闭。对于涉及到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严重违法行为的单位犯罪,可以责令关闭或经营限期整改。比如,对于存在生产安全隐患、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企业,可以责令停产、停业整改,直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四、刑事处罚。如果单位犯罪的性质十分恶劣,直接导致了严重后果,那么相关责任人可能会面临刑事处罚。比如,涉及到单位工作人员的贪污、受贿等犯罪,或者单位因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死亡的,直接责任人可能会受到有关刑事处罚的惩罚。
最后,我国刑法明确规定,单位犯罪刑罚之间具有独立性和相对性,判处的罚金、关闭等处罚措施不排除需要判决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刑事责任的可能。因此,在维护公共利益的同时,也需要切实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利益和权益,从而实现合理的量刑。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