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的主观要求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共同故意
共同犯罪的主观要求首要就是参与人之间存在共同故意。所谓共同故意,是指参与人之间就犯罪目标和共同的犯罪行为方案达成了一致的意思表示。这种共同的意思表示,可以是明确表示,也可以是默示同意。参与人之间要达成共同的犯罪故意,不仅要对犯罪事实有共同的认知,而且要对犯罪目的有一致的意志。比如,共同实施故意伤害罪,既要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受伤害,也要有共同的意图去伤害他人。
2. 共同目的
除了共同故意之外,共同犯罪的主观要求还包括参与人之间存在共同的犯罪目的。参与人不仅要对犯罪事实有共同的认知和意图,而且还要有共同的犯罪目的。这种共同目的可以是直接目的,也可以是间接目的。比如,共同实施抢劫罪,参与人之间不仅要有抢劫他人财物的共同故意,而且还要有获取非法利益的共同目的。
3. 共同意图
共同犯罪的主观要求还包括参与人之间存在共同的犯罪意图。这种共同的犯罪意图,不仅表现在参与人对犯罪事实的认知和犯罪目的的一致上,而且还表现在参与人对犯罪行为的实施方案和分工合作上的一致。比如,共同实施盗窃罪,参与人除了要有盗窃他人财物的共同目的,还要对具体的实施方案、分工协作等达成一致。只有参与人之间存在这种共同的犯罪意图,才能构成共同犯罪。
4. 共同意识
共同犯罪的主观要求还包括参与人之间存在共同的犯罪意识。这种共同的犯罪意识,表现在参与人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正在参与一项共同的犯罪活动,并且自愿地参与其中。比如,共同实施杀他人的罪行,参与人除了要有的共同故意和目的,还要有共同意识,即都清楚自己正在参与一项共同犯罪活动。只有在参与人具有这种共同的犯罪意识的基础上,才能构成共同犯罪。
5. 共同行为
共同犯罪的主观要求还包括参与人之间存在共同的犯罪行为。这种共同的犯罪行为,体现在参与人之间的协作配合,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分工合作关系。比如,共同实施抢劫罪,可能有人看风,有人动劫,有人开车逃逸等,各参与人之间存在分工合作的关系。只有在参与人之间有这种共同的犯罪行为,才能构成共同犯罪。
总之,共同犯罪的主观要求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共同故意、共同目的、共同意图、共同意识和共同行为等多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考量。只有参与人之间在这些方面都存在一致性,才能构成共同犯罪。这不仅关系到共同犯罪的成立,而且还关系到参与人的刑事责任。因此,对共同犯罪的主观要求的把握,对于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