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做假账是指企业或单位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会计账簿或财务报表中虚构、篡改、隐藏、伪造财务数据,以谋取个人或单位利益,违反了会计法规的规定,损害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单位做假账不仅违反了会计,也触犯了刑法中的相关条文,构成了犯罪,其可能会涉及到以下犯罪行为:
一、虚假记载财务会计资料罪:单位做假账最明显的犯罪行为就是虚假记载财务会计资料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91条规定,对在出具、使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或者财务报告中伪造、篡改会计资料,发表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单位,处以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对其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禁止从事与会计有关的业务一年以上五年以下。由此可见,单位做假账一旦构成了虚假记载财务会计资料罪,则将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二、妨害清查、执勤罪:单位做假账的行为还可能构成妨害清查、执勤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36条规定,对阻碍国家机关依法查封、扣押、查勘、调查、拘留、逮捕、实施勘验、检查、追究刑事责任等执法活动,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妨害清查、执勤罪,将受到相应的刑事责任。
三、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罪:单位做假账的行为也可能构成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3条规定,对隐匿、毁灭已收到的与国家、集体经济活动有关的财产凭证的行为,构成隐匿、毁灭国家、集体经济活动凭证罪,其情节严重的还将受到刑事处罚。
四、行贿罪:单位做假账的行为还可能涉嫌行贿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7条规定,在生产、经营等工作中给予或者承诺给予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构成行贿罪,对行贿者将受到刑事追究。
单位做假账是一种涉嫌犯罪的行为,不仅是违反会计法规,也触犯了刑法的相关规定。因此,单位做假账的情形需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具体的犯罪性质和法律后果。对于单位做假账行为,国家将严厉打击,从严处理,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财务秩序的正常运转。单位在处理账务时务必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坚决抵制和制止任何假账行为的发生。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