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法小站,专注于普法百科知识解答!
当前位置:爱法小站 >> 刑法知识 >> 追诉时 >> 百科列表
分类
TAG
刑法知识
  • 追诉时效是指对某些犯罪行为的追诉期限,一旦追诉时效到期,相关犯罪行为即不再受到法律追诉。在一般情况下,追诉时效的计算从犯罪行为实施之日开始,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规定,追诉时效的具体计算方式可能会有
    2024-03-10 刑罚 499浏览
  • 根据中国《刑法》的规定,抢劫犯一般的追诉时效为20年。也就是说,从犯罪行为发生之日起,公诉诉讼权利人有20年的时间来提起诉讼。如果在追诉时效期间没有提起诉讼,那么犯罪行为将不再受法律追诉。值得注意的是,对于
    2024-03-10 刑罚 9300浏览
  • 共同犯罪是指多人共同参与的犯罪行为,追诉期间的计算与单独犯罪行为类似,一般根据犯罪的性质和法律规定来确定。在共同犯罪中,如果每个共犯都犯有犯罪行为,那么追诉期间应当从犯罪实施完毕之日起计算。而如果有些
    2024-03-10 犯罪 2653浏览
  • 税款的追诉时效指的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逾期未缴纳的税款进行追溯、追索和追缴的法律规定的时限。一般来说,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税款的追诉时效规定有所不同,但通常追诉时效会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差异。在大多数地区,税款
    2024-03-10 刑罚 6392浏览
  • 刑法重点时间指的是犯罪行为发生或者构成犯罪的关键时间点,对于法律定性、定罪和量刑都具有重要意义的时间。在刑事案件中,重点时间往往是指罪行发生的时间、被害人受伤或死亡的时间、证据获得的时间、犯罪嫌疑人被
    2024-03-10 刑法 1161浏览
  • 刑事责任追诉时效是指对犯罪行为的起诉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超过这一时间则不能再追究刑事责任。中国刑法规定,一般犯罪的追诉时效为15年,但是对于一些严重的犯罪行为,如刑法第二百一十二条规定的特别严重罪行,
    2024-03-10 刑罚 7317浏览
  • 追诉时效是法律规定的一种期限,在这段期限内对特定的行为或事件提出诉讼。一般来说,追诉时效的规定适用于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中,追诉时效的规定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适用于以下情况的人
    2024-03-10 刑罚 6163浏览
  • 拘役时间通常是从被拘留、羁押或监禁的那一刻开始算起。具体来说,拘役时间从当事人捕并被扣留在警察局或监狱时开始计算,直到他们被释放或者采取其他法律措施为止。拘役时间取决于具体的法律程序和法律体系,因此在
    2024-03-09 刑罚 4965浏览
  • 公安机关。
    2024-03-08 犯罪 2945浏览
  • 追诉时效延迟是指根据特定情况下的法律规定,对于某些特定犯罪行为的追诉时效进行延长。这通常发生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比如犯罪行为是在被害人未成年时发生的,或者犯罪行为是等严重犯罪。在这些情况下,法律可能会
    2024-03-08 刑罚 2911浏览
  • 首页
  • 上一页
  • 3
  • 4
  • 5
  • 6
  • 7
  • 8
  • 9
  • 下一页
  • 尾页
  • 栏目推荐
  • 共同犯罪中的退赔问题涉及多名犯罪人对被害人的经济损失承担连带或按份责任,具体处理需结合刑法、司法解释及司法实践。以下从法律依据、责任划分、程序要点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法律依据与责任原则1. 连带责任基础
    2025-07-26 1399浏览
  • 刑法中的管制作为一种主刑,其减刑问题需结合中国《刑法》及司法解释具体分析:1. 减刑的法定依据 根据《刑法》第78条,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符合条件者可减刑。但管制犯的减刑需满足"认
    2025-07-26 722浏览
  • 关于死刑刑具的展示或参观,需注意以下几点法律与背景:1. 博物馆与历史展览 部分国家的博物馆会收藏法制史相关刑具,如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古代刑罚展区、土耳其托普卡帕宫的古代刑具陈列。这类展示通常从历史学角度出
    2025-07-26 787浏览
  • 栏目热点
  • 纯正的单位犯罪是指只能由单位构成、不能由自然人单独实施的犯罪。根据中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以下是典型的纯正单位犯罪类型及其法律要点:1. 单位受贿罪(刑法第387条) 国家机关、国有公司等国有单位,索取或
  • 缓刑期间规定范围有哪些

    查看详情

    缓刑期间规定范围有哪些
  • 共同犯罪三人怎么判决

    查看详情

    共同犯罪三人怎么判决
  • 全站推荐
  • 在中国刑法中,诈骗罪的共同犯罪规定主要涉及以下条款及相关法律解释:1. 刑法第二十五条 明确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诈骗罪的共同犯罪适用该条款,要求参与者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如通谋)和分工协
    2025-08-09 5709浏览
  • 债权itled: 债权转让合同是否需要受让方同意及法律要点解析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债权转让是否需要受让方同意需结合具体情形分析,主要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相关规定。以下是具体分析及扩展要点: 一
    2025-08-09 7904浏览
  • 专利侵权抗辩事由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依据中国《专利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 一、不侵权抗辩1. 技术方案未落入保护范围 被控侵权技术未包含专利权利要求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或与之存在实质性差异(《专利法》第64条
    2025-08-09 8616浏览
  • 友情链接
    底部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