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纠纷涉及多个领域和形式,以下是常见的类型及相关法律要点:
1. 文字作品侵权
未经授权复制、发行、改编他人书籍、文章、学术论文等,包括网络转载未注明来源或篡改署名。将公有领域作品伪造成原创、抄袭他人情节或核心内容亦属此类。
2. 音乐著作权争议
未经许可使用他人歌曲旋律、歌词或录制表演,例如短视频背景音乐侵权。编曲相似性判定需结合“接触+实质性相似”原则,常见于跨国诉讼。
3. 美术与摄影作品纠纷
商业用途中盗用插画、海报或摄影作品,如企业擅用网络图片于广告。二次创作(如表情包改编)可能侵犯修改权与保护作品完整权。
4. 软件与代码侵权
软件分发、破解技术措施,或员工离职后泄露源代码引发权属争议。开源协议违反(如GPL条款未遵守)也可能导致法律风险。
5. 影视作品相关争议
剧本抄袭(如“思想与表达二分法”界定)、盗播体育赛事节目问题突出。AI生成内容是否构成“合理使用”成为新焦点。
6. 邻接权纠纷
表演者、录音制作者权利受侵,如直播中未经许可播放唱片。广播组织转授权争议频发,需区分信息网络传播权与广播权。
7. 网络平台责任
UGC内容侵权时平台“避风港原则”适用条件,需考察是否“明知或应知”侵权。深层链接、聚合平台涉著作权间接侵权。
8. 合作作品权属争议
多人创作时署名顺序、收益分配纠纷,如未约定权利份额则按合作作者共同享有。职务作品与法人作品归属需依《著作权法》第18条区分。
9. 著作权合同纠纷
专有许可与独占许可混淆引发争议,转让合同未明确地域或期限条款可能导致无效。稿酬计算方式不透明是出版业常见矛盾。
10. 技术措施与权利管理信息
规避DRM保护装置或删改水印可能承担行政责任。区块链存证虽可用于确权,但其法律效力仍需司法实践确认。
跨境侵权需适用《伯尔尼公约》国民待遇原则,而“避风港规则”的“通知-删除”程序要求权利人提供充分权属证明。合理使用抗辩需满足“三步检验法”,商用性质多数情况下不构成例外。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