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法是指保护发明者创造并应用于工业中的一种法律规定。专利法最新是指现行有效的专利法规定,目前国内专利法规定为2019年11月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正案)》。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专利法最新的变化和内容。
1、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范畴得到明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正案)》对专利类型作出明确规定,即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发明必须是具有创造性的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或者方法;实用新型是指对现有产品或工艺的改进和创新性变化,实用性较强但不必具有创造性;外观设计是指产品外观形状、纹样、色彩及其组合等,有较强的美观性和装饰性。
2、“限制人抗辩”规定
专利权人获得专利后可以要求他人停止侵权行为,但在某些情况下,他人可能提出“限制人抗辩”,即侵权行为不侵犯专利权人的专利权。新修订的法律规定了原则上只会对发明专利采用“限制人抗辩”,并规定了3个具体情形:一是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问题;二是为了保护环境、生命健康、动物、水资源等公共利益;三是为了保障“合理使用”权利。
3、“公开标准之后”规定
对公开标准引发的专利权争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正案)》作了明确规定。即在专利权注册的公开标准之前向口头或书面形式披露的,不影响专利注册;但是,如果在公开标准之后披露,则将被认定为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
4、加强出质专利权利的保护
专利权出质是指专利权所有人将所拥有的专利权出售或作为抵押物出质给银行、担保公司等机构,借以获得资金支持。在新修订的法律中增加了关于出质专利权保护的规定,即除非另有约定,未经专利权持有人同意,出质人不得转让出质专利权,债权人不得行使包括专利权转让等超过规定范围的权利。
5、增强侵权惩罚力度
为了保障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正案)》加强了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于恶意侵权者,法律规定可以判处数倍至十倍的惩罚性赔偿,并对恶意侵权者向社会公众宣布赔偿结果进行公示;同时侵权行为的标准则按照“实质侵权理论”规则,对于故意侵权者或者明知侵权而故意存有的,应当被认定为侵权行为。
综合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正案)》对于专利申请,专利权保护等多个方面作出了较大调整和完善,且试图对创造出的新技术、新产品的专利权进行更有效、公正的保护。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