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法小站,专注于普法百科知识解答!
当前位置:爱法小站 >> 知识产权法 >> 著作权法 >> 百科详情

商标著作权保护期几年有效

2024-05-30 知识产权法 责编:爱法小站 4044浏览

商标和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是不同的:

商标著作权保护期几年有效

商标保护期限:

- 在中国,商标注册有效期为10年,可以无限次续展,只要企业每隔10年续展一次。

著作权保护期限:

- 在中国,除个别例外情况,一般著作权的保护期限如下:

1. 文学、艺术作品,作者终生及其身后50年。

2. 电影作品、摄影作品,首次发表后50年。

3. 计算机软件作品,50年。

4. 匿名作品、国有作品,首次发表后50年。

5. 集体著作,首次发表后50年。

6. 录音制品、录像制品,首次发布后50年。

综上所述,商标注册有效期为10年,可以无限次续展;而一般著作权的保护期限主要是作者终生及其身后50年,或首次发表后50年。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仅是一般情况,某些特殊类型的作品可能会有不同的保护期限规定。如果您需要了解某一具体作品的详细保护期限,建议咨询专业的知识产权律师。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询问。

文章标签:
本站申明:爱法小站为普法类百科展示网站,网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若有误或侵权请联系本站!
为您推荐
  • 《著作权法》中的稿酬支付涉及以下核心要点:1. 法定许可付酬标准 根据《著作权法》及《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规定,原创作品的基本稿酬标准为每千字80-300元(具体金额由合同约定或行业惯例确定)。翻译作品、汇
    2025-08-09 4980浏览
  • 著作权保护期限根据作品类型、著作权主体及国家法律不同而有所区别,以下是中国《著作权法》及相关国际公约的主要规定:1. 一般作品的保护期 自然人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
    2025-08-09 2380浏览
  • 试题是否受著作权保护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主要取决于其独创性和表达形式。以下是关键分析点:1. 独创性要求 根据《著作权法》第三条,具有独创性的智力成果受保护。若试题的设计体现了命题者的独特选择、编排或创造性
    2025-08-08 1310浏览
  • 商标与著作权的保护费用因保护范围、申请方式、代理服务等因素差异较大,以下从不同维度展开说明: 一、商标保护费用1. 官方申请费(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标准) - 文字/图形商标:线下申请每类270元(限定10个商品/服务
    2025-08-07 5558浏览
  • 栏目推荐
  • 商标保护是指通过法律手段对商标权利人的专用权进行确认和维护,防止他人未经许可擅自使用相同或近似标识,从而避免市场混淆、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和消费者权益。其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专用权确认:商标注册后
    2025-07-22 商标 9050浏览
  • 软件著作权保护的对象是计算机程序及其相关文档,具体涵盖以下核心内容:1. 源代码与目标代码 保护程序的两种表现形式:人类可读的源代码(如Java、C++编写的文本)和机器可执行的目标代码(如编译后的二进制文件)。
    2025-07-22 著作权 9987浏览
  • 专利申请费的收费标准根据专利类型、申请人类型、申请阶段及政策优惠有所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发明专利 - 申请费:900元(个人减免后135元,企业减免后270元)。 - 实质审查费:2500元(个人减免后375元,企
    2025-07-22 专利申请费 1220浏览
  • 栏目热点
  •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最初于1990年9月7日由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自1991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此后历经三次重要修订:1. 2001年第一次修订:为适应中国加入WTO的需求,根据《与贸易有关的
  • 软件专利保护的是什么

    查看详情

    软件专利保护的是什么
  • 商标保护有什么风险

    查看详情

    商标保护有什么风险
  • 全站推荐
  • 外国专利法对方法专利的保护程度因国家和地区而异,但普遍遵循国际条约和本地法律框架。以下是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规定及特点: 1. 美国 美国《专利法》(35 U.S.C. §101)明确保护“方法”(process),包括技术流程、商业
    2025-07-25 专利法 9150浏览
  • 债权人是指在合同关系中享有权利的一方,主要表现为有权要求对方(债务人)按照约定履行特定义务。以下是关于债权人的详细解析和法律要点:1. 法律定义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债权人是因合同、侵权
    2025-07-25 债权人 3673浏览
  • 劳资纠纷的解决方式需根据争议性质、双方诉求及实际情况综合选择,以下为主要解决途径及注意事项: 一、协商解决1. 直接沟通:优先通过企业内部沟通机制解决,如工会或人力资源部门介入调解。协商成本低、效率高,利于
    2025-07-25 劳资 1902浏览
  • 友情链接
    底部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