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行业在商标注册中涉及多个类别,具体分类需根据产品用途和服务范围确定。以下是与混凝土相关的主要商标注册类别及扩展信息:
1. 第19类(建筑材料)
核心类别,包括水泥、混凝土、石膏制品、建筑用非金属管等。涵盖预制混凝土构件、轻质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等具体产品。
2. 第6类(金属建材)
涉及混凝土用金属加固材料(如钢筋、钢纤维)、金属模板等。若产品含金属结构件,需在此类补充注册。
3. 第17类(橡胶/绝缘材料)
包含混凝土密封胶、防水填缝剂、伸缩缝材料等。与混凝土配套使用的橡胶或塑料制品归属此类。
4. 第1类(化学助剂)
混凝土外加剂(减水剂、速凝剂)、防腐涂料等化学产品的注册类别。高性能混凝土的改性材料常涉及此类。
5. 第35类(销售服务)
提供混凝土产品的线上线下销售服务、连锁经营等商业活动需注册此类。
6. 第37类(建筑服务)
混凝土施工、浇筑、修补等工程服务,或特种施工技术(如3D打印混凝土)的商标保护。
扩展知识:
国际分类参考:《尼斯分类》第11版中,混凝土制品还可能与第2类(防腐涂料)、第7类(混凝土搅拌机械)相关。
跨类注册必要性:若企业涉及全产业链(生产+施工+技术研发),建议在多个关联类别注册,防止品牌被稀释。
地理标志保护:部分特色混凝土产品(如利用地方材料的环保混凝土)可申请地理标志商标。
注意事项:
提交注册前需进行商标近似查询,尤其是文字商标的谐音或图形商标的构图。
混凝土技术创新(如碳捕获混凝土)可能涉及第42类(研发服务)或第9类(智能监测设备)。
实际注册时应结合企业具体业务,咨询专业代理机构制定分类策略。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