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假的合同以欺骗他人财产的行为。在刑法中,这一罪名是为了保护合同秩序和维护公平交易而设立的。下面以一个案例来说明如何定性合同诈骗罪。
案例描述:
甲是某公司的销售经理,乙是某公司的采购经理。甲从事销售工作已有多年经验,对市场价格有一定了解。某天,甲向乙提供一份购买合同,声称能够提供低于市场价的产品。乙信任甲的话,并通过公司账户支付了货款。然而,甲却没有履行合同,也没有提供货物给乙,甚至联系方式也失去了。乙发现被骗后报警。
定性分析:
根据上述案例,可以将该行为定性为合同诈骗罪,具体分析如下:
1.使用虚假合同:甲向乙提供了一份虚假的购买合同。虚假合同是指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合同,可以是没有真实意愿履行的合同,或者是明知无法履行的合同。甲明知自己无法提供低于市场价的产品,但仍故意使用虚假的合同欺骗乙。
2.欺骗他人财产:甲通过虚假合同欺骗了乙的财产。乙根据合同支付了货款,但甲并未履行合同,使乙遭受了经济损失。
3.非法占有为目的:甲的行为目的是非法占有乙的财产。通过欺骗乙的财产,甲实现了自己非法占有的目的。
4.主观故意:甲在提供虚假合同时具有明确的故意。他明知虚假合同是欺骗性质的,但仍然故意滥用自己的职务之便,欺骗他人财产。
综上所述,根据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和相关法律规定,以上案例中甲使用虚假的合同以欺骗乙财产的行为可以定性为合同诈骗罪。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