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编造、虚构、隐瞒事实或者滥用职权、技术手段等方式,诈骗服务合同的行为。该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诈骗罪的相关规定。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服务合同诈骗构成诈骗罪。
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六十六条的规定,服务合同诈骗行为符合以下两个基本要素:一是使用编造、虚构、隐瞒事实或者滥用职权、技术手段等方式,使人误认为其具有提供某种服务的能力或者条件;二是骗取他人财物。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要素,才能认定行为人犯有服务合同诈骗罪。
服务合同诈骗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 编造虚假身份或背景欺骗对方签订合同。行为人通过伪造明、学历证书、资格证书等文件,或者虚构自己具有某种专业身份或背景,诱使他人签订合同。例如,行为人以冒充大学教授的身份或者公司高管的身份,通过虚假承诺或者展示虚明文件等方式,诱使他人签订服务合同。
2. 虚构服务项目或条件骗取财物。行为人以虚构的服务项目或者条件,引诱他人签订合同并支付一定金额的费用。例如,行为人通过虚构某种高科技产品或者高回报投资项目的宣传,吸引他人签订合同并以相应的费用换取承诺的服务,最终达到诈骗财物的目的。
3. 滥用职权或技术手段骗取财物。行为人通过滥用职权或者利用专业技术手段,使他人相信其具有提供某种服务的能力或者条件,进而达到骗取财物的目的。例如,行为人以政府官员的身份,承诺为他人解决某种问题或者提供某种服务,然后收取费用,但实际上并没有提供相应的服务。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的规定,服务合同诈骗数额较大的,应当以诈骗罪定罪处罚。根据刑法的规定,服务合同诈骗罪的数额较大一般是指数额在三万元以上或者达到该数额的一半以上的情况。对于服务合同诈骗罪数额较大的犯罪行为,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果数额巨大的,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总之,服务合同诈骗是一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编造、虚构、隐瞒事实或者滥用职权、技术手段等方式,诈骗他人服务合同的行为。该行为违反了我国刑法的规定,构成诈骗罪。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