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财产如何分割是离婚程序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夫妻双方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离婚分割财产时,如果没有达成协议,将会进行法律诉讼,由法院进行裁决。以下是关于离婚后财产分割的相关法律规定和注意事项。
首先,离婚财产认定是分割财产的首要问题。我国《婚姻法》规定,“离婚时,夫妻财产的处理,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自行协议;协议不能达成的,依照下列规定处理:(一)夫妻一方所持有的财产,为婚前所持有或者婚前已经取得的遗赠、赠与财产,由该方独自享有,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二)夫妻共同债务和夫妻一方对婚姻期间的债务,由夫妻共同偿还;(三)夫妻共同所有的动产、不动产等财产,和夫妻一方在婚姻期间取得的其他财产,由双方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依照法律的规定分割。”
其次,分割财产时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1.夫妻共同财产的确定:在离婚中,夫妻共同财产包括夫妻婚后在财产增值的所有财产。夫妻共同财产认定是关键,应根据法律规定,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中所得到的财产作为分割财产的基础,必须先确定婚姻期间中的财产。
2.婚姻期间中的“枕边物”:婚姻期间中,两人生活在一起,日常用品、仪器设备和用具等物品很多都是夫妻共同享有的,这些物品通常被称作“枕边物”,认定这些物品的归属是分割财产的一个重要环节。
3.赠与财产的处理:离婚时的财产分割中,如婚前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婚前已经取得的遗赠、赠与财产,无需分割。但如夫妻自婚后收到的赠与财产,则是夫妻共同财产,需要按照协议或法定程序进行分割。
4.协议分割财产:离婚中的财产分割原则上由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处理,切勿随意签署协议,否则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后悔。在达成协议时,双方应当充分考虑婚前条件、婚后情况、工作收入等方面因素,协商分割方案,具体的协议需要经当事人自愿、自主、公平等原则进行协商。
5.无协议时的法院判决:如果夫妻双方无法达成分割财产的协议,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进行裁定,依据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将财产进行分割。
总之,在离婚后财产分割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追求公平、公正、合理的结果。因此,在参与协议或法律诉讼时,当事人需要认真了解法律规定和自己的权利、义务,积极与对方协商解决争议,如因自身能力或其他一些原因,无法说服对方,可以求助于法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