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未成年子女由父母共同抚养、教育和维护。子女成年后,父母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和适当的赡养。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婚姻法第36条),也就是说,子女到了成年之后仍然有资助父母的义务。
那么,什么情况下子女可以在法律上向父母提起收取赡养费的诉讼呢?根据我国《婚姻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未成年子女到达18周岁后,如果有一个或者两个父亲不履行抚育义务,就可以向有监护权的父母提起诉讼,要求其承担赡养费责任。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子女没有到达成年,父母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等程序来确定抚养费的数额和支付方式。
在我国,子女要求父母支付赡养费的具体时间点是有限制的。如果子女达到18周岁后,父母不履行赡养义务,子女一般可以在以下时间点提起诉讼:
1. 父母离婚后,子女要求父母支付赡养费,但是在生效的离婚判决书中没有规定赡养费的标准和支付方式的,子女可以在离婚判决生效之日起2年内提起诉讼;如果离婚判决书中有规定赡养费标准和支付方式,子女应在判决生效之日起的3个月内提起诉讼。
2. 父母没有离婚,但是子女无力自行生活并需要赡养的,子女也可以请求父母支付赡养费。子女可以从父母没有履行赡养义务的日子起1年内提起诉讼。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子女成年后自行就业并能够独立生活,或者与父母关系破裂导致亲子关系消失,子女则不能要求父母支付赡养费。
总之,子女要求父母支付赡养费的时间是有限制的,需要在合适的时间点提起诉讼。如果百般劝说不能解决问题,可以寻求法律的帮助来解决纠纷。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